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每個父母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講道理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用到,而且是屢試不爽的那種。
很多父母覺得自己也是從孩子時期過來的,自己犯過的錯和走過的錯路,一定不要讓孩子再走一遍,要讓孩子少走一些彎路。
其實偶爾和孩子講道理是很管用的,但是如果每天都在孩子耳邊講一些大道理 ,就像病毒一樣蔓延過後,就會產生免疫。
我家鄰居的孩子,今年6歲多了,兩人工作都很忙,所以孩子就一直在鄉下,兩位老人在照顧,一年來個2-3次,每次時間也不長。
半年前孩子被父母接回身邊上小學,結果孩子每天鬧,而且養成了很多不好的習慣。
開始父母覺得虧欠孩子,就由著孩子,孩子要什麼就買什麼,吃什麼給什麼,造成孩子越來越肆無忌憚,而且越來越沒有禮貌,任性。
父母很犯愁,說孩子習慣太差了,吃飯的時候要看電視;早晨不願意起床上學,要睡到自然醒;每次出門都要買玩具;放學就要買零食……等等。
鄰居一直想各種辦法想把孩子的壞習慣糾正過來,但真的是太難了,她苦口婆心的各種講大道理,孩子根本就聽不進去,就像有句話說的:油鹽不進。
鄰居說:說也說了,打也打了,他還是我行我素,開始講點道理還聽,後來根本就不理我,當我的話就是耳旁風,我真的沒辦法了,太難了,真想把他送回去。
其實孩子是對父母的話產生免疫了,每天苦口婆心的說,結果對孩子根本沒用,這耳進那耳出。
01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應採兒在一個採訪中說過,兒子小的時候喜歡玩櫃子門,於是她就讓孩子自己承擔玩櫃子門帶來的後果。
應採兒的做法直接乾脆,她沒有說教,而是直接拿著兒子的手在櫃子門上,讓櫃子門夾了一下,從那以後兒子再也不去碰櫃子門了。
很多家長會想盡各種辦法讓孩子避開危險,但孩子好像就跟櫃子門槓上一樣,你越是不讓他做的事情,他偏偏要去做,不如學學應採兒的做法,讓孩子指導玩櫃子門的後果是什麼,孩子指導櫃子門夾手很疼,他自然不會再去碰了,這比苦口婆心的說教要有效的多。
02不要阻止孩子犯錯犯錯是每個孩子都應該經歷的,彎路也是一定要走的,只有在錯誤中不斷的學習,才能讓孩子更好更快的成長。
有些父母說:我走過的彎路一定不能讓孩子再走一遍,我要阻止孩子,其實我們就是在阻止孩子成長。
如果我們只是苦口婆心的說教,用我們自己的經驗來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那麼孩子永遠都不會明白。
所以,父母要給孩子犯錯的機會,不要阻止孩子犯錯,因為我們的阻止就是在阻止孩子成長,他只有親身經歷了,才會明白對錯,才會知道應該怎樣去做。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時候閉嘴會更有效,孩子自己的錯誤讓他自己來承擔,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03不要用所謂的"規矩"來束縛孩子很多家長用很多規矩來束縛孩子,不準這樣做,不準那樣做。
比如不允許孩子上學遲到,不允許孩子不聽話,不允許孩子考試考不好等等,所以父母把自己和孩子都搞的不高興,搞的好累。
就比如孩子上學是自己的事情,遲到也是自己的事情,這樣的後果應該孩子自己去承擔,我們父母不要操心太多,如果操心太多,孩子會覺得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為父母做,而不是為自己做。
我兒子考試我一般不會很在意他的分數,雖然他不是前幾名,但每次他都能考出不錯的成績。
每次考過試兒子都興奮的跟我說:媽媽,我考了多少分,我問孩子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覺得你這次考試成績你自己滿意麼?
兒子有時會說:我覺得這次還不錯,或者說這次我有個很基礎的題錯了,下次我會再仔細一些等等。
這樣他就會自己總結,自己知道自己哪個地方學的不好,回來還會讓我找一些類似的題目給他做。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並不需要限制孩子這麼多,要讓他知道這些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來承擔後果就好了,他們不是在給我們學習,不是在給我們上學。
所以,父母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孩子也有自由的權利,但我們該管的也要管好,引導孩子向更好的方向發展,這是父母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