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父母用望遠鏡看孩子的未來,不智慧的父母用放大鏡看孩子的現在。”
今天看到這句話,深有感觸,說實話,自從當了母親以後,內心對孩子的期待,是越來越多,也是希望她越來越好。
就在這樣的期待當中,有時候也忍不住拿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她的行為,忍不住進行評判:這樣做不行,那樣做不好。
比如她很小的時候,看到書的第一反應,就是把書撕成一片一片,愛書心切的我,簡直有點無法容忍,所以想著不給她看書了。
後來和其他父母交流,才知道,她還不會看書的時候,撕書,也是透過手去感受紙質書的質感的一種方式。
我便“縱容”了她,她撕得很開心,我看得也不再揪心,沒想到,過了一段時間,她這種行為自己就停止了。
現在開始會主動拿繪本書過來讓我們讀給她聽,或者給她唸詩,兒歌,或者英文,而且能夠和我們進行簡單的交流,並且讓我意外的是,她現在的記憶力,真的很好。
一個差不多1歲5個月的寶寶,真的給了作為父母的我們,很多的思考機會。
我們不要只盯著孩子的錯誤,去糾正她,而忘了她在成長過程中必經之路,現在的一切,都是為了她的成長做準備。
把時間看得長遠的好處,就在於,我們可以用心去挖掘她的優點,而不會糾結於她的缺點,因為哪個孩子,或者說哪個人,不是優缺點並存呢?
我覺得,自己在距離智慧父母的路上,還要走很長的路程,幸運的是,我願意開啟這樣一段路程。
如何做個智慧的父母,也是我們需要不斷修行的課程,希望在這條路上,我們能夠成為更加明智的父母去引導孩子更好的成長,從而讓孩子也成為一個更加快樂幸福之人。
但是,如何做呢?這才是真正考驗我們每一個父母的難題。或許,並沒有標準答案,畢竟我們每個孩子都有他們自己的個性,很難有統一的模式。
那麼,在這裡,我也想分享一些我最近在育兒之路上的一些心得體會,也作為自己在育兒路上的自我反思,希望這些反思也能帶給其他父母一些啟發。
首先,我們要學會做孩子的朋友,認真陪玩,他們開心我們快樂我們不只是孩子的父母,還是他們的朋友,所以,我們要陪他們玩他們想玩的玩具,陪他們讀他們想讀的書,甚至,陪他們一起唱歌跳舞。
這個過程,是我們觀察孩子的最佳時刻。唯有孩子在真正投入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他們才會放開自己,才能夠釋放出自身的一些才華,我們才能夠有機會去發現他們的天賦,從而更好的引導。
所以,如果我們單純地作為父母的陪伴,可能會失去很多樂趣,我們可能會把這些當成任務,很難享受其中。
然而,換個角度,把孩子當成朋友,和朋友一起玩耍,就像我們自己回到孩童時刻,我們就不會有太多的負面情緒。
我們不只是陪孩子玩,我們也是陪自己的內在小孩一起玩,讓他們有機會,彌補小時候沒有足夠時間玩耍的遺憾。
在育兒路上,煩惱必不可少,我們也不知道成為怎樣的父母才是合格的,怎樣的父母才是優秀的,既然如此,還不如先讓自己成為快樂的父母。
我們快樂的情緒也會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快樂,在快樂的生長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自然也會更加開朗,活潑,也會更加樂觀。
在未來他們的人生中,遇到煩惱的時候,也會用正向的積極的態度去面對,那麼,積極樂觀的心態,也許會讓他們的人生變得更加有趣和精彩。
所以,不必糾結於,如何成為智慧父母,先成為快樂父母吧。讓快樂伴隨著孩子成長,讓孩子成為快樂的孩子,在快樂中玩耍,快樂中學習,快樂中慢慢長大。
其次,我們要成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引導他們去探索這個世界我一直覺得,所有孩子最重要的老師,都是父母。因為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出生後就開始不斷複製父母的言行,成為“複製版”的父母。
所以一切問題的根源,不在於孩子,而是父母。
如果父母沒有這個意識,就會在不經意當中,引導孩子,進入到他們自己所經歷的人生版本當中,真正驗證了那句“當我長大以後,我就成了你。”
我們作為父母,如果能做好一個引導者的角色,那麼對孩子而言,會擁有更好的一個看待世界的角度。
父母想要作為引導者,其實就是成為孩子的一個啟蒙老師,無論是在語言上,思維上,或者行為上的一些引導,都會讓他對這個世界會有更多的更好的認知。
我們的引導,不僅會讓他們對這個世界,有更強烈的探索慾望,你會讓他們有更大的信心,去認識他們生活著的這個世界。
很多父母習慣性地將孩子寄希望於老師,但是,如果我們自己作為父母,都沒有在最開始孩子接觸這個世界的時候,給予他們良好的啟蒙,我們又怎麼能將壓力丟給老師,讓老師承擔起這個重任呢?
很多父母都是既工作又養娃,壓力很大,所以有了不好好教育孩子的藉口,但是,我們總能在自己有限的能力範圍內,去給孩子更好的啟蒙教育。
比如,在我們週末休息的時候,帶他們去到大自然中,接觸大自然的一切,感受大自然的活力,在大自然這個最好的環境當中,讓他們迴歸自己的天性。比如,我們在晚上下班回到家的時候,可以放下手機,放下工作,只是單純地和他們聊聊天,說說話,問問他們這一天都做了什麼,問問他們今天過得是否快樂,讓他們有機會去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我們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可以少一些打罵,多一些關懷,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也教會他們勇敢承認錯誤,錯誤並不可怕。對孩子而言,這個世界的所有一切,都首先來自於父母,所以,父母帶著他們如何認識這個世界,非常關鍵。
如果我們帶著他們看到一個醜惡的世界,那麼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最初印象,就是害怕,所以他們不敢去接近陌生的一切人事物,不敢去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想法,不敢去做自己內心渴望做的事情。
所以,我們作為啟蒙老師,有這樣的義務,去告訴他們,這個世界即便有醜惡,但更多的是美好,這個世界,允許我們真實地存在,這個世界,等待著我們去認真探索,有無限驚喜等待著我們。
最後,不要忘記我們作為父母的本職工作,而把責任推卸給了他人我看到身邊很多的孩子,其實是和爺爺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一起長大的。
這些人就是他們長期的陪伴著,當然不可否認。作為父母,很多時候也有自己生活上的壓力,不得不犧牲一些陪伴孩子的時間。
但是我始終相信一句話,“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我們現在如果把陪伴孩子的時間,用來掙錢工作或是做其他的事情,那麼,將來在他長大的時候,我們總會花更多時間來償還這些,來彌補這些沒有陪伴他們的時光。
先不提隔代撫養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單純就是父母缺失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那些重要的成長節點就已經很可惜了。
孩子什麼時候學會說第一句話?什麼時候開始第一次走路?什麼時候開始學會自己吃飯……
這些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對於孩子而言,非常重要,對於父母而言,也彌足珍貴。
所以曾經家裡有提到過讓孩子回到老家去,我第一個就表態:“絕對不可以。”
無論多難,我都要陪伴她長大,這是我作為父母的責任,又何嘗不是權利呢?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在我陪伴她的同時,其實她也在陪伴著我。我在陪伴著她一步步的長大,她也在陪伴著我一步步的走向成熟。
這難道不是世界上最讓人感到幸福的一件事情嗎?而如果我們輕易地將這份唾手可得的幸福拱手相讓給他人,那麼,我們無形中,就會失去了很多幸福的時光。
義務與責任,權利與自由,其實,都是相互聯絡,密不可分的,承擔起我們本該肩負的義務,才能夠讓我們獲得相應的權利,而我們在負起自己責任的時候,也會獲得相應的自由。
真正用心陪伴孩子的父母就會發現,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其實孩子無形中治癒了他們內心很多的創傷,孩子真的是我們的天使,孩子也會讓我們感受到真正的自由,可以無拘無束真正做自己。
有時候,我們覺得自己是孩子的老師,但其實,有時候孩子才是我們的老師,他們教會了我們,如何學會快樂生活,教會我們要活在當下,教會我們很多人生的哲理。
不要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我們所有的認知,有時候是束縛我們靈魂的枷鎖,有時候,適當的“無知”才能讓我們感受到真正的快樂所在。
所以,既來之,則安之,既然已經成為父母,那就認真扮演好父母的角色,肩負起父母的責任與義務,並享受其中的權利,沉浸其中,享受成為父母之後的樂趣,這是人生難得的一種體驗。
結語: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愛,是把孩子當成孩子,又不只是孩子再回到文初的那句:“智慧的父母用望遠鏡看孩子的未來,不智慧的父母用放大鏡看孩子的現在。”
今天看到這樣一句話,引發了我的這些思考。作為父母,真的比其他工作都更具有挑戰性,但是也更容易獲得幸福感。
但前提是我們享受做父母的每一天,每一刻,或許這有點難,但是,不去做,我們怎麼知道,自己不能成為快樂的父母,不能成為智慧的父母呢?
這就需要,我們不僅把孩子當成我們最寶貝的孩子,又需要把他們不只是當成我們的孩子,還要當成我們的朋友,我們的學生,我們的陪伴者,我認為,這是我們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孩子,是上天送給我們的天使,但是,我們如何對待這個天使,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最終這個天使會成為怎樣的人,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我們。
最後,希望我們都能夠成為個既快樂又智慧的父母,也希望我們的孩子,也能夠成為既快樂又智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