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所以現在的媽媽們從孩子是胎兒的時候,就開始了一系列的教育,而超前教育的風也是一直越刮越猛,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越來越多的父母在跟風的路上,超前教育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嗎?
超前教育讓孩子贏在起跑,卻輸在半路,父母的急功近利在毒害孩子同事李姐和張姐家的孩子都8歲了,所以在一塊工作的時候,難免會打探彼此孩子的情況,看看自己的孩子有沒有贏在起跑線,孩子的教育好像成了許多父母間的較量。
張姐對於孩子就是一直按著她小時候那樣,沒有給孩子報太多的輔導班,就讓孩子順其自然地成長,孩子也一直很開心快樂,而李姐則是相反,掙來的錢大多都給孩子報了各種輔導班、興趣班,得知張姐這麼佛系,李姐還好心提醒:“你快給孩子報個班吧,要不別人家的孩子會早早超過他。”張姐也沒有放心上。
現在孩子都上二年級了,一年級的時候,李姐家的孩子總能排名前幾,成績也比張姐的孩子優秀,可是上了二年級之後,張姐的孩子卻突飛猛進,李姐家的孩子反而情況越來越糟糕,這讓她開始懷疑自己羨慕張姐,天天抱怨自己的投入和回報不成正比。
超前教育確實讓李姐的孩子贏在了起跑,卻輸在了半路,父母的急功近利實則是在毒害孩子。
“超前教育”之車,父母要及時剎車,否則得不償失許多父母可能也正在駕駛著“超前教育”這趟車,父母要及時踩下剎車,讓孩子由倍速播放切換回原來的速度,對於孩子的正常成長很有必要,否則孩子會深受其害。
1)弱化人格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是品德和社會性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這個時候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品格以及與人交往的交際能力。如果父母讓孩子漂浮在成績的海洋裡,只關心成績不關注孩子的人格發展,孩子的心理健康就會容易出現一些問題。
孩子的人格發展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與智力地位匹敵,而人格的健全也是智力良好發展的前提,弱化人格的培養,孩子長大以後發展會受到阻礙,不能夠全面地發展。
2)“超重現象”讓孩子更厭學
無論孩子是活潑還是內向,孩子天生就愛動,而父母們想讓孩子快速成才的心理,忽略了孩子的發展規律,讓孩子接受超前有困難的教育,就像是給孩子上了枷鎖,把他困於牢籠之中,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個重擔,壓得孩子喘不過氣,而父母卻在沾沾自喜。
父母強迫式的超前填鴨教育,孩子被迫進行記憶,不僅會很痛苦,也會讓孩子抗拒甚至恐懼學習,產生排斥逆反心理,逐漸開始討厭學習有關的事情,最好可能很被動地成為一個沒有思考能力的陳舊機器。
3)孩子吃“老本”,掉隊成必然
孩子超前教育學習的知識,到了本應該學習的時候,對於重複學習的知識,心理會產生“這我早就學過了,我都會了”的心理,在上課的時候就很難養成精神集中的習慣,在之後的學習中,這樣的吃“老本”心態勢必會讓他掉隊。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做家長的心情,唯成績論依然是當前的狀況,但是父母不能採取急功近利的方式拔苗助長,這讓孩子看似贏在了起跑線,從長遠來看,卻是輸在了起跑線,不僅毀了孩子的童年,也讓孩子的成長速度呈現倒退狀態,遵從孩子的成長規律,反而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