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是指一個人在他日常的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思想道德水平狀況。
教養不是生來就具備的,也不是靠自己逐漸摸索就能有的,而是與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緊密相連的。從一定程度上來講,自己的孩子有沒有教養是家庭教育是否成功的關鍵指標。
然而,很多家庭在孩子的教養問題上卻存在著很多誤區,比如以下幾個:
誤區一:有教養會壓抑孩子性格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矛盾,既想讓自己的孩子有教養,又在內心深處覺得這樣可能不符合當今社會的複雜環境,還有可能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壓抑甚至吃虧。
誤區二:學習好就是有教養很多家長總是喜歡將孩子有教養與學習成績直接掛鉤,錯誤地認為學習好、文憑高就是有教養的體現。
殊不知高學歷而素質低下的人不在少數,教養和受教育的程度絕不能劃等號。
因此,家長在抓孩子學習的時候也要注意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教會他們言行舉止規範有禮、思想品德良好。
誤區三:有禮貌就是有教養有許多家長認為有禮貌就是有教養,實際上教養和禮貌有一定聯絡,但也存在明顯的區別。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碰到一些在公共場合有禮貌但是私下卻思想齷齪、亂嚼舌頭的人,這種人是絕對不能和有教養聯絡到一起的。
教養是一個人的內涵,是一個人高尚品質和積極人生態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是自內而外、裝不出來的。而禮貌只是一種行為舉止而已,是一種表面的、可以假裝出來的行為,決不可與教養相提並論。
誤區四:孩子長大了自然會有教養教養是在家長的教育引導之下慢慢形成的,並不是天生就存在或者長大之後自己就會有的,要不然社會之中也就不會存在這麼多沒有教養的成年人了。
因此,家長在孩子小時候就應該注意給他們樹立正確的行為規範,並以身作則督促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思想上要教育孩子積極向上、真誠善良。
現在社會的競爭力日益激烈,只有能力與修養兼備的人才會更容易成功。
因此,家長在提高孩子學習能力的時候也別忘了培養他們的內在品質,避開上述四個誤區,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有內涵、有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