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人都會有喜怒哀樂,哭是一種表達不滿、難過的一種方式,就算一個人內心再強大,也會因為某件事情而難過從而哭泣。

連成年人都會哭,更不用說小孩子了,因為小孩子的內心世界比較脆弱,對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及成人,遇到困難、恐懼會哭是再正常不過的情況了。

儘管用哭泣表達情緒是一種正常的方式,但一天哭個6-7回,對於一個4歲以上的孩子來說,也未免有些太頻繁了。

我曾經有過一個學生,6歲的年齡來我這裡進行特殊教育的干預,孩子本身的認知程度和語言理解能力和正常的小朋友沒有太大差距,但唯獨情緒的控制方面卻遠遠落後於常人。家長把他送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改善他的情緒控制能力,改掉一天哭七八次的毛病。因為孩子的認知和語言理解能力很好,經過1個多月的特殊教育的干預,他的性格完全得到了改善。

我是如何改善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的呢?今天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參考哦!

搞清楚原因

導致孩子哭的原因有很多,搞清楚孩子的原因,對孩子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且用正確的方式對待。

如果孩子因為悲傷、憤怒、委屈而哭,家長要想辦法讓孩子充分的感受到自己的心情被人理解了,這樣才會制止孩子的哭鬧行為;

如果孩子因為要求得不到滿足而選擇任性哭泣,家長要探究孩子任性的原因,不要因為自己受不了孩子的尖叫和哭泣而妥協,或者用自己的價值判斷來否定孩子的要求。對於確實不合理、過分的要求, 應當做到堅決否定,並且明確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拒絕他。

教給孩子其他正確表達情緒的方式

上面已經講過,就算是不會說話的嬰兒,他的每一次哭泣也都是有原因的,因此搞清楚原因很重要。

搞清楚孩子哭泣的原因的同時,還要教孩子其他的正確表達情緒的方式。

所有的孩子在最開始不會說話或者不會控制情緒的時候,都是急了就哭,以“哭”說事。有的家長做的很好,當孩子哭的時候關注點不在“哭”,而是就事論事,這樣早早的就扶正了孩子愛哭的毛病。

但有的家長沒有在意太多,對孩子的哭泣一次次的妥協和否定,養成了孩子愛哭的習慣。其實,對於生活和社會經驗非常少的孩子來說,他們並不知道“哭”來解決問題是錯誤的方式,因此,家長就急需幫孩子用其他正確的方式來表達情緒。

應該儘量讓孩子明白,無論遇到什麼事,都需要用語言表達,哭是沒有用的。

自己必須把想法說出來,別人才會理解,才更加有可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我長大了,我不是愛哭鬼了”

在家庭教育上也應該給孩子灌輸“我長大了,不應該再哭”的觀念。思想觀念的灌輸應該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在平時活動孩子心情好的時候告訴孩子,也可以給孩子買有關情緒控制的繪本,也可以是找一些相關動畫片。

當然,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孩子多看看其他同齡小朋友遇見困難之後的表現,透過對同齡孩子的模仿,漸漸的改掉愛哭的習慣。

家長要先控制好情緒

有的家長可能因為工作的原因,一天下來很勞累,因此回到家之後,脾氣和情緒波動比較大。其實,這對也有很大影響。

當大人對孩子瞪眼、謾罵、和毆打,都會引起孩子強烈的反應,因此家長要牢記:面對孩子的時候,要永遠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

不要凡事都批評孩子。如果孩子今天告訴你“我自己洗了襪子”,但把水弄的滿臥室都有,還把你的棉拖弄溼了。這個時候不要著急批評孩子把水弄的哪都是,而是先肯定孩子獨立洗襪子的行為是對的,然後再告訴他下次如果不把水弄灑表現會更好,甚至可以得到獎勵,接著幫助他一起清理水漬。

這樣的批評是孩子最容易接受,同時也是家長本身在演示“如何正確的表達自己的不滿”的做法。

其實孩子愛哭的最初,很少因為故意氣大人,而是不會使用正確的表達方式,以及家長很少去引導孩子,才會讓孩子覺得“哭”才是最好的處事方式。

以上就是今天給大家分享的乾貨,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哦!

6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兩種常見感冒藥看似一樣,其實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