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父母們特別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能夠做到自律。比如,孩子自己能設定學習計劃並完成;孩子自己有高的學習目標並達成;孩子下學回家,自己就知道要先寫作業;孩子自己能抵擋住玩手機電腦的誘惑,投入大量的時間來學習…

1.大多數的父母,都會困惑,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不能自律呢?

人的自律,是一種“複合型”的心理能力,和自律能力有關的心理和人格因素很多,比如延遲滿足能力、認知能力、時間管理能力、時間感、自我存在感等等。

自律能力具體到現實行為,還會受到諸如道德因素、價值觀等方面的影響,比如,一名在保持身材方面很自律的貪官;一個在身材管理上缺少自律,但在事業工作中極其自律的成功人士…所以,如果要想培養孩子在學習上的自律性,就需要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先培養和塑造出,形成自律需要的多種心理和人格因素。

父母們要明白,這些心理和人格因素,都是無法透過“講道理、嘮叨、跟孩子發火”等方式,讓孩子獲得。

2.在家庭生活中,最容易培養和塑造的,和自律有關的一種心理因素?

有一種心理能力,和自律息息相關,而且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只要父母稍加註意,就可以很快培養出來,這就是孩子的自主感。

什麼是自主感呢?簡單的說,就是孩子能在心裡面感覺到,面對一件事情,自己能做主;自己幹完的事情,自己能滿意;自己將要乾的事情,自己是能幹成的。

這種自主感,只能透過讓孩子在自己的經歷中體會、感受而獲得。

自主感,除了能參與自律的塑造,對孩子其他心理能力的培養也會發揮積極作用,比如,孩子建立自尊、自信、自強。自主感,往往還會伴隨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存在感。良好的自主感對促進孩子成長中的自我認知,也會有幫助。總之,自主感,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3. 具體到日常生活中,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感?

我們把孩子的成長分為幾個階段,各階段都會有幾種方式。

(1)0~3歲的嬰幼兒階段

第1種,父母培養孩子自主感的方式,就是根據孩子的發育階段,讓孩子掌握與其發育匹配的肢體能力。

第2種方式是,讓孩子在保證安全的情形下,自由的探索周圍的環境。儘量不限制孩子的探索行為。比如說,在照顧孩子的情境中,減少“不許”的內容。如不許摸,不許碰。

第3種方式是,逐漸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比如吃飯。可能孩子會把飯,弄得到處,這也沒有關係,家長在收拾就可以。

注意,這個階段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兒,父母,特別是母親,要注意建立好和孩子的依戀關係,我們在這裡不展開。

(2)3-6歲的學齡前兒童階段

第1種方式,是透過鍛鍊他的自理能力,自己刷牙、洗臉、穿衣服、洗澡、繫鞋帶等等,都是很好的培養孩子自主感的日常活動。

第2種方式是多多鍛鍊孩子的身體運動技能。如跳繩、拍球,還有更為精細的肢體運動等等,對孩子感覺統合都是很好的鍛鍊內容。

第3種方式,父母要注意,還是不要給孩子行為設定過多的不必要的限制。只要安全有保證,就可以讓孩子盡情用玩耍去探索,衣服鞋子髒了,可以洗;東西壞了,可以買…可孩子失去了這個年齡段的自主感體驗的機會,卻再也找不回來了。

第4種方式,鼓勵孩子開始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什麼時候玩積木,什麼時候閱讀…總之,將要乾的這件事情,如果是和孩子有關,鍛鍊並引導他,自己做出合理的決定。

家長在孩子這個階段,對孩子進行積極肯定,還會對孩子的自信心塑造有幫助。

到這裡,我們會發現,培養孩子的自主感很簡單。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被父母家長的溺愛剝奪了。父母、祖父母們,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代替孩子做了很多原本孩子自己該乾的事情,家長們或許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出於對孩子的愛,但過多的愛,往往會造成孩子缺少自主感體驗,進而錯過了培養孩子成長必要的心理和人格因素的機會。

(3)6-12歲小學階段。

低年級時,父母仍然可以,以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作為培養孩子自主感的方法,同時還可以逐漸讓孩子參與做家務的鍛鍊。另外,從上小學起,在家庭生活中,凡與學習有關的內容的安排,父母要敢於信任孩子,父母要有勇氣,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比如,下學後,是先玩還是先寫作業……當然,與此同時,父母是要有效的引導、輔導、幫助孩子,來逐漸適應成長和學校學習。

(4)初高中階段。

當孩子在小學畢業之前,能夠被培養和塑造出更多的,有利於自律性養成的心理和人格因素時,面對初中的學習內容,以及逐漸提升學習的難度,他在學習方面自律性的養成就會很順利。

3. 如果孩子上了小學、初中,在之前的養育環境中,父母們忽略了對孩子自主感的體驗培養,該怎麼辦呢?

家長們需要知道,此時的孩子,由於之前的家庭教育中,缺少針對多種良好心理和人格因素的培養過程,孩子在行為上讓父母頭疼,就是很正常的事,此時,父母向孩子發火生氣,甚至打罵,都是毫無意義的,甚至會造成孩子逆反,以及更為嚴重的後果。

父母需要做正確的事,即,在他當前的年齡段,結合目前的家庭生活,幫他重新體驗到自主感。最簡單的方法是,減少對孩子行為的限制性表達和要求,比如“不許看電視。不許玩手機,不許玩電腦。你就要寫作業,你就要好好學習。”…還要注意,在生活中,我們和孩子的溝通情緒,儘可能的溫和平靜,在家庭日常生活當中,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孩子體驗到自主感,比如讓孩子自己安排,週末什麼時候玩手機,什麼時候寫作業,並且相信他,可以做到。慢慢的,孩子就會重新找回自主感了。

最後,我想強調,培養任何一種心理能力和人格因素的道理,都是一樣的,就是讓孩子在經歷中感受到,體驗到,而非透過僅僅透過語言,透過講道理,改善認知,是收效甚微的。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在生活當中,透過豐富的經歷,廣泛的體驗,多樣的情緒和感受,塑造出那些有積極意義的心理和人格因素。

12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在學校總是被欺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