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根據自家孩子的情況量身定製的,那麼孩子就很容易從父母這裡獲得自我的一種價值感,從而形成一種積極的影響,對孩子以後形成活潑開朗、知性等性格會很有幫助。

但是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合適,那麼就容易讓孩子形成一種自卑、怯懦的性格了。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該怎麼做,才會對孩子形成良好、正面的影響呢?

01

少說“不”、“不可以”這一類的話術,多對孩子進行正面的引導。有心理學研究表明,有一些你想達到的目標是真的可以實現的。同理,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從“否定”孩子轉化成鼓勵孩子才行。

就像我們經常會告訴孩子這個不可以摸,那個不可以碰,長久下來只會造成孩子“繞其道而行”的思維方式,但是他們並不理解為什麼不可以。父母如果能夠將“不能”、“不可以”,換成“保持”,“不要喝那麼多水”換成“少喝水”等等,效果會比一直“否定”會好很多哦~

02

少否定孩子的努力,就算孩子做的不是那麼好,但是孩子努力了,父母就要給到孩子鼓勵。許多父母會在孩子無心做錯事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指責孩子,就算孩子認錯態度良好,也還是少不了一頓批評,這樣只會讓孩子也漸漸開始從心裡否定自己,時間久了,就容易形成自卑、怯懦的性格。

如果家長這個時候能夠告訴孩子這裡應該怎麼做才是對的,怎麼樣做會更好,然後告訴孩子這次已經很努力了,做得很不錯,就比直接批評、否定孩子的努力會好很多,同時還能拉近親子之間的關係呢~

03

少質疑孩子的一些言行,換成效果更好的引導和商量。有些孩子可能就是天生就比較認生,在外面見到親戚也會羞怯到不敢打招呼,父母這個時候要做的就是告訴孩子,這是誰,引導孩子開口叫人,時間久了,孩子自然就敢叫人了。

以上,我們可以看出來,其實孩子的性格和父母的言行還是有著很大的關係的,如果你家孩子也有一些小問題,不妨試著鼓勵、引導,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2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有個不會做飯的媽媽,是種什麼樣的體驗?過來人:食堂真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