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很多寶媽溝通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普遍都有一個共同的情況,就是幼兒園什麼都會做,一回到家裡,就又變回了凡事都無法獨立完成的小寶寶了。這種情況尤其在幼兒園中班特別普遍,很多家長都為此焦慮。
嗨嗨在剛上幼兒園中班的時候,我特別的焦慮,因為幼兒園老師明確說,中班不會再給小朋友穿脫衣服,需要孩子自己的事情全部自己完成。
當時的嗨嗨在家裡的表現還是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孩子,每天焦慮於孩子會不會在幼兒園出現狀況,但是老師的反饋一直都是嗨嗨自理能力很好,完全不用擔心。直到有一次,幼兒園活動,作為家長代表參加了助教活動,完完整整地感受了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我才知道。原來在傢什麼都不會的孩子,在幼兒園基本上所有事情都是是可以自己獨立完成的。
看著她自己收拾好書包、自己喝水、自己上廁所、洗手、中午自己脫衣服午休,起床之後再自己穿上衣服,感覺孩子不知不覺的長大了。
但是當嗨嗨跟我回到家以後,又變成了什麼都不會的狀態,需要媽媽穿衣服、穿鞋,口渴了就只會和我說,媽媽我想喝水。
在幼兒園基本都可以午睡的她,在休息日怎麼都不肯午睡
孩子為何在家裡和幼兒園裡表現不同呢?
許多孩子在幼兒園裡聽話,什麼事情都能自己做,在老師心目中是好孩子,可回到家裡卻變得任性、嬌慣、自主性差,事事讓父母代替,處處依賴父母,出現了與幼兒園大相徑庭的行為。究其原因:
1、 幼兒園的集體生活環境導致
幼兒園是集體生活,對孩子們的管理是一致的,要求孩子們自己獨立去完成各種事情,比如喝水、上廁所和洗手,老師會對孩子們有要求,外出活動前先上廁所,活動後先洗手再喝水。午睡也是如此,即使不睡覺的孩子,也要和大家一樣躺在床上,時間久了就很容易入睡了。
2、由家長自身的原因造成。
中國的家長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永遠都覺得“她還還是個孩子”。這樣的心態導致家長很多時候會放鬆對孩子的要求,並且不自覺的產生保護心理,能幫孩子做的事情,儘量幫孩子完成。
這樣就導致孩子覺得,這個事情就應該媽媽替我做,並不覺得是自己的事情。所以家長們要正確認識到這一點,該放手的時候就要放開手。
怎樣才能讓孩子在家裡和幼兒園表現一樣好呢?
1、 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兩歲以上孩子不餵飯,三歲以上自己穿衣、洗漱,四歲以上儘量讓孩子自己規劃時間。儘早讓孩子擺脫對家長的依賴。
家長們也要注意,凡事不要替孩子包辦,家長既要愛孩子,更要負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要有理智、有分寸地對待孩子,把愛與教育結合起來。
2、 不要擔心孩子做的慢,給孩子成長的時間。
很多家長看著孩子做事情速度比較慢,辦事拖拉,怕讓孩子自己做事會惹出許多麻煩,為了省時省事,就事事包辦。這樣做會影響了孩子應有能力的發展,也會依賴心理,使他缺乏進取心。
嗨嗨有段時間每天都要做完遊戲在洗漱,洗漱的時候自己又很拖沓,最後我擔心擠佔她睡覺的時間,就只能自己上手快速幫她完成。
後來我認真的和她談了一次,明確的告訴她,以後每天9點,必須喝牛奶,自己洗漱。洗漱完以後,可以在遊戲到9點半再睡覺。如果拖沓的話,擠佔的是自己遊戲的時間。如果半小時還玩不成洗漱,就再提前到8點半開始。
一開始她不是很明白,洗漱的時候還是希望媽媽可以幫忙,自己做的很慢,結果發現自己八點半就要開始洗漱,並且拖沓到幾點都不會有人幫忙的時候,她第一次主動自己洗臉、刷牙換了衣服。不到10分鐘就完成了,後面的時間都可以用來玩。
那之後,嗨嗨晚上自己的洗漱都變得非常順暢,她不在等著媽媽幫她。而是自己拿好毛巾、站在小椅子上,快速的完成洗漱任務。如果有實在玩不成的,才會向大人尋求幫助,晚上的效率也提高和很多。
3.利用老師的權威,請老師幫助教育。
老師在孩子心目中是權威的象徵,孩子總會比較期待老師的認可。家長可利用孩子的這種心理特點,把孩子在家中的表現客觀地反映在給老師,尤其在孩子有進步時,則請老師及時鼓勵,給予表揚,有利於孩子養成在家裡和幼兒園中一慣性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