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新生兒,足月新生兒係指孕齡滿37周至不足42周,出生體重>2500g的新生兒。新生兒期係指胎兒出生後斷臍到滿28日的一段時間。對於新生兒這樣的特殊群體我們如何護理好,就要了解新生兒的各系統特點。

由於新生兒自身代謝快,需氧量多,呼吸淺而快約40~60次/分,因新生兒肋間肌較弱,故主要以腹式呼吸為主,新生兒耗氧量大,故心率較快,睡眠時平均心率為120次/分,醒時可增至140~160次/分,且易受啼哭、吸乳等因素影響而發生波動,範圍為90~160次/分。

新生兒胃容量較小,腸道容量相對較大,胃腸蠕動較快以適應流質食物的消化;新生兒吞嚥功能完善,胃呈水平位,胃賁門括約肌不發達,哺乳後易發生溢乳;消化道可分泌除胰澱粉酶外的其他消化酶,因此,新生兒消化蛋白質的能力較好,消化澱粉的能力相對較差。所以要注意新生兒的營養狀況,以免影響生長髮育。

在免疫方面,新生兒在胎兒期從母體獲得多種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G、IgM、IgA,故出生後6個月內具有抗傳染病的免疫力,如麻疹、風疹、白喉等;新生兒缺乏免疫球蛋白A(IgA)抗體,易患消化道、呼吸道感染;新生兒主動免疫發育不完善,巨噬細胞對抗原的識別能力差,免疫反應遲鈍;新生兒自身產生的免疫球蛋白M(IgM)不足,缺少補體及備解素,對革蘭陰性菌及真菌的殺滅能力差,易引起敗血症。

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皮下脂肪少,體表面積相對較大。因此,其體溫可隨外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波動。所以要注意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徵的發生。正常腋下體溫為36~37.2℃,體溫超過37.5℃者見於室溫高、保溫過度或脫水;體溫低於36℃者見於室溫較低、早產兒或感染等。面板、鞏膜發黃新生兒出生後2~3日出現面板、鞏膜發黃,持續4~10日後自然消退,稱生理性黃疸。新生兒出生後2~4日體重下降,下降範圍一般不超過10%,4日後回升,7~10日恢復到出生時水平,屬生理現象。主要和攝入少,經面板及肺部排出的水分相對較多有關。乳腺腫大及假月經由於受胎盤分泌的雌孕激素影響,新生兒出生後3~4日可出現乳腺腫脹,2~3周後自行消失。女嬰出生後1周內,陰道可有白帶及少量血性分泌物,持續1~2日後自然消失。以上均為新生兒的生理狀態,無需特殊處理,注意密切觀察即可。

中公醫療考試研究院劉淑豔

9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家長讓醫生半小時給孩子退燒,兒醫一消失,誰給娃看病「爸媽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