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在我國,大部分對於孩子的學習更為看重,對於孩子的金錢教育卻很缺乏,所以總會出現許多紈絝子弟或者父母在家裡吃糠,孩子在外炫富的現象。父母哭窮和裝富的行為都是一種對孩子的傷害,而聰明的父母總會把眼光放得更長遠。

“哭窮”和“裝富”,都會‍遭到孩子怨恨,聰明的父母更會談

在一檔綜藝節目中,一個男孩子為父母隱瞞自己家庭真實情況而發出了吐槽,他說:“因為你們的隱瞞,我一直覺得我們家經濟情況不好,過著貧窮寒酸的生活,從來不敢提自己的訴求,擔心給家裡造成負擔,我時常會感到自卑,原來你們都在開公司,你們為什麼要”騙“我?”

現在許多父母,家庭條件挺好,可能看多了孩子肆意揮霍的現象,想要避免自己的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初心是為了孩子好,營造一種家庭很貧困的氛圍,父母故意地“哭窮”,在孩子長大意識到後,就會產生埋怨甚至怨恨,親子關係也容易出現裂縫。

有的父母是為了讓孩子不必為了錢困擾,所以也不讓孩子瞭解家庭真實情況,只要孩子提出要求即使有負擔也會一味地滿足,給孩子造成一種家庭很富裕的假象,當他習慣了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物質需求變高,父母不能滿足了才坦白,孩子的消費習慣已經很難改,就會埋怨父母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

這樣很容易讓孩子形成大手大腳的消費理念,也容易變得虛榮,從而在家庭不能滿足了之後,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孩子就可能會有不良的行為出現,這樣的“裝富”實則在坑害孩子。

“打臉充胖子”和“委曲求全”要不得,兒童心理諮詢師讓孩子會花錢

1)灌輸常識,不灌輸情緒

告知孩子家庭的真實情況,自己是透過參加社會工作而獲得的工資,這些常識要在孩子生活中向其灌輸。但是不要灌輸自己辛苦掙錢養家,抱怨孩子不聽話,可以表現出工作之後的勞累,但是這不是你肆意打擊貶低孩子、否定孩子的理由。

不要把孩子當作自己情緒的發洩口,這樣的憤怒容易轉移至孩子身上,讓他對於付出勞動的結果產生錯誤的觀念,把工作等同於憤怒和消極,從而孩子在之後參加工作時候容易產生消極情緒。

2)量入為出

孩子在6歲的時候是一個適合給零花錢的時機,孩子會很興奮,父母這時候做好引導,讓孩子有花錢的規則,讓他在體驗了花錢的樂趣之後,當他對於想要的物品,零花錢不能夠滿足的時候,告訴孩子可以把零花錢的一部分存起來,既能夠花錢又能夠體驗存錢的快樂。

這樣孩子會對金錢的把控力更好,不會一有錢了就花光,否則日後容易成為“花光族”,讓他可以根據自己的零花錢情況,會隨著長大逐漸更加了解家庭的實際情況,從而形成自己的消費習慣。

3)體驗是孩子更好認識的方式

有的父母會在休息的時候帶著孩子進行擺攤售賣一些小物件,帶著孩子進行體驗,讓他感受其中有失敗挫折,也有掙錢收穫的快樂,能夠對錢有更深的概念,更加珍惜金錢,有利於在日後合理支出金錢。

富貴之家要懷謹慎之心,貧寒之家要不卑不亢,父母對孩子的引導,孩子更好地樹立金錢觀念,從而不會成為金錢奴役下的敗家或自卑孩子。

7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新型啃老”突然流行,父母有苦說不出,子女卻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