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早戀日記(十)
每個人都有至少三個自己,只是我們並不知道。
第一個你是你以為的你自己
第二個你是我以為的你。
第三個你是大家以為的你。
個人需求不盡相同,所以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己之所欲也不一定能夠施於人。善於觀察才可以給孩子他最需要的。
前情提示:保持內心世界的鮮亮,幸福不僅可期,且就在當下。
只看長相?那怎麼行。何況長得並不怎麼樣。
日常對話(十)
女兒:他今天有一回跑到我們組來,在我後排。我悄悄對M說“快看快看,他是不是越看越帥?”然後M說,那麼醜,有什麼帥的。
我:啊……哈哈哈哈,那你還是覺得他帥?
女兒:是,我就覺得他挺帥的。
我:好吧,誰叫你喜歡他。
神戰友的行為準則之:“己所不欲勿施予人”,己之所欲亦勿施人。
審美這個東西,實在很難統一。食物之美、眼觀之美、嗅覺之美、言語之美等等,不管接收到的讓我們感覺美好的東西經由哪種途徑,最終都是神經反射後的感受。所以審美是非常主觀的,沒多麼客觀性可言。因為人是社會動物,在內心都喜歡被認同被肯定。遇到知音,就酒逢知己千杯少,遇到異類,就話不投機半句多。
和上輩人之間的喜好觀念差異,我們稱之為代溝;與下一輩人之間的喜好觀念差異,我們又稱之為代溝;和同輩人之間的差異,我們稱之為,呃——,個人喜好不同。看看,這就是典型的雙標。實在是不可取。其實,只要是不同的個體,便一定會有感受不同意見相左的時候,和是不是同一代人根本沒幾毛錢關係。把各種差異推到代溝上,搞得好像跨越生死一般,無法克服似的。這種結論真是相當草率,也相當懶惰。
每個人的感受想法有差異,這實在是再自然正常不過的現象,就象這世上沒有完全一模一樣的兩朵雪花。一個人的左右臉還長得不對稱呢,何況是不同的人之間。面對正常的自然現象,正常的做法應該是認可這種差異的存在,但凡想消除這種差異的做法才是不正常的。又不是走方陣,非得整齊劃一不可——再說了,走方陣也是不同長相的人來走,總不能連樣貌都非得一樣,這簡直就是痴人說夢。正因為差異的存在是客觀且不可消除的,所以千萬別想著讓孩子處處按家長的要求執行:家長說不,孩子就不說不做;家長說好,孩子就點頭照辦。這種想法做法簡直傻透了,沒把孩子看作活生生的有獨立思維和行為的個體,而是把孩子當成呆頭呆腦的機器。花十幾年幾十年的時間和金錢,把鮮活的生命培養成一個機器,何止是傻,根本就是愚不可及,還不如花錢買臺機器來得聰明簡單。這樣做哪裡是愛的體現?怎麼還敢說是為了孩子的將來和幸福?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機器,最珍貴的都是鮮明活潑、有愛有特點的個體。自己沒活成自己希望的樣子,活成孩子光輝的榜樣,就別妄圖把孩子教成自己思想的複製品,不要指望拿自己想要的和不想要的便能成就孩子的幸福、成就家人的幸福。
收好整理住自己的慾望要求,別把它們成天掛在心裡嘴上。開啟胸懷,給自己的內心多騰出些空間,抬眼多看看孩子的模樣、看看孩子是笑還是悲,嘴角是怎樣的弧度,眉眼間有怎樣的光彩,把他的感受他的喜樂酸憂放進自己的眼裡心上。心中裝了兩個人的世界,便會發現自己活在加倍廣闊的世界裡,這裡不僅有自己,更有孩子的青春和活力,幸福和希望!
“道可道,是常道。大道至簡,不過愛與幸福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