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家長們都很“忙”,每天上下班路過學校附近,發現上學送孩子的,是老人,放學也大都是老人在接孩子,而且很多都是直接接送至培訓班,週末我們各校區也是,都是老人在接待廳打盹,等待孩子學習完成。

有人做過一項小調查,作為媽媽每天能陪伴孩子1小時以上的僅僅佔45%,爸爸們每天陪伴還是時長在半小時內的竟然達50%以上。當然,這裡說到的陪伴是有效陪伴,用心陪伴。

其中有70%是在陪伴孩子做作業,剩下的才是吃飯和娛樂。值得深思的是,在接受採訪的這些家長當中,能夠做到陪伴孩子閱讀、聊天的僅僅10%,這些家長當中,陪孩子閱讀、聊天的時間也僅僅在10到20分鐘左右。

家長是孩子成長的土壤,就如小樹苗與自然一樣,良好的自然環境才能長出參天大樹,用心的陪伴就能造就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學習氛圍,將促進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家長在陪伴中要重視家庭文化氛圍的建設,房屋面積可以不大,但要有著濃濃的文化氛圍,啟發引導孩子發現學習的力量,帶他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

我們有一位學生家長,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每日輕聲誦讀《大學》和《道德經》,國學機24小時播放國學經典和鼓點音樂,在孩子牙牙學語的時候,每天晚上都會給他講故事,孔融讓梨、岳母刺字,到愛國詩人屈原,從小給孩子注入一顆愛的種子,孩子每天都故事中進入夢鄉。孩子上幼兒園時,開始教他讀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唐詩宋詞聲律啟蒙……在孩子能夠獨立閱讀的時候,經常在週末帶他去泡圖書館,讓孩子選擇喜歡的書籍然後買回家一起讀。

每每讀完一本書,就會和孩子一起探討回味故事的情節,啟發孩子對書中人物正確的認識,塑造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找尋書中人物性格品格方面的優劣。讓孩子辯證的去看待問題,從小擁有國學辯證思維,這也是在臨風堂家庭教育講座中聽到的方法。鼓勵孩子自己在網上買書,要求孩子一邊讀書一邊寫出自己獨有的方式理解寫心得,讓孩子在不同的節點重新讀一遍,再看看自己之前的標註,孩子就能欣喜的發現自己的成長和改變。

這位孩子後來考入了清華大學。

這樣的陪伴才是高質量的陪伴,和孩子做書友做知音,一起學習共同成長,陪伴不是你的身體在這裡、心卻不知道在哪裡,並不是完任務似的做了什麼,更是用心與參與。

美國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20%取決於後天努力,80%取決於父母教導,足以說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調查顯示,不幸孩子的主要原因是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缺少了父母的陪伴。近些年大部分孩子都是老一輩人帶大的,剩餘時間不是在學校就是在興趣班,作為父母的陪伴,不是親子陪伴、互動陪伴,這種陪伴有著功利心在裡面。

放下手機,和孩子在一起吧!

11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7月孕齡吉娜秀細腰,朗朗頗驕傲:甜蜜幸福背後,我看見一種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