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冤枉了只會哭?再有理不會說也沒用,教會孩子學會表達很重要
自從家裡有了老二後,作為姐姐好像總能無緣無故為老二背各種鍋,這天我正在電腦上寫稿,一陣吵罵聲響起,隔著一道門我都能聽見客廳裡婆婆在訓斥女兒。
“瑤瑤你給我過來!為什麼把書扔的滿地都是?你沒有自己的書桌嗎?養你這麼大有什麼用,只會給大人添麻煩!”
聽到奶奶吼自己,女兒哭了起來,我猜她可能是被冤枉了,很可能書是妹妹扔的。
婆婆看到女兒哭了更來火了:“哭是吧,眼淚咋就這麼多,要哭去外面哭!”接著一陣拖拽聲響起…
我聽不下去了,決定出去看看,雖然我知道婆婆不會真的讓女兒出去,只是嚇嚇她。
開啟門走到正在傷心的女兒面前,給她擦去眼淚輕聲說:“媽媽知道你是被冤枉的,是妹妹做的對不對?”女兒使勁的點頭,眼淚流的更多了。
“那你為什麼不給奶奶說明原因呢?我們有理幹嘛不說呢?”
“奶奶冤枉我,我感覺委屈只想哭”女兒小聲回答。
看著哭成梨花帶雨般的女兒,我都不知道如何說她才明白。
在平時的生活中,被冤枉卻說不出理的孩子有很多很多
有次帶孩子玩跳跳床,看見一胖一瘦兩個六七歲的男孩因為爭著通過彩虹門時起爭執,瘦點的男孩在前面先玩,胖男孩不願意了抬手就在男孩的臉上抓一把。
這一把抓下去幾道鮮紅的抓痕赫然出現在小男孩的臉上,小男孩馬上就哭了起來,在門口等候的媽媽發現兒子哭了,走過來一看兒子還掛彩了,就問兒子怎麼回事,小男孩卻一直在傷心哭泣,沒有回答媽媽的話。
等小男孩不哭了說出原因後,先動手的那個胖孩子早就被他媽媽帶走了。
當孩子受了委屈卻不會用語言表達來保護自己,不僅孩子自己傷心難過之外,父母還會責怪孩子,認為孩子很沒出息,有理都不會講。
有些脾氣差點的父母直接就動手揍了,還有的父母在面對孩子在外面受欺負只哭不說話,不僅沒有關心,反而來一句“話都不會說,活該受欺負。”
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被冤枉、受委屈後第一個反應就只會哭而不是為自己辯解呢?難道真是因為“老實”或“沒用”嗎?當然不是。
其實是孩子的左右腦結構各自作用在發力,因為情緒阻擋了理性
大腦的結構作用美國心理生物學家斯佩裡博士通過研究發現,人的大腦是左右半球結構。
左邊管控的是理性:學習、思考、秩序、邏輯。
而右腦就豐富多了,它管控著人的情感、感知、想象力和創造力,最大的特點是感性、情緒、直觀包括眼神、表情。
孩子比不了成人的理智,是因為他們還不會整合左右腦,所以在孩子受到委屈的時候管控情緒的右腦就站了出來,情緒把理性阻擋在裡面出不來,情緒就代替了理性,情緒製造了眼淚,理性開始罷工。
就好比和孩子談話,因為我女兒平時話比較多,家裡人調侃她長大可以做律師,然後女兒就和我有了以下的對話。
女兒:媽媽,我不要做綠師。
媽媽:為什麼?律師挺好的呀,可以懂法律知識還能幫助別人。
女兒噘嘴:那也不要,,我不要變成綠色的老師。
媽媽:……
看見了吧,在孩子的右腦統治下,所有聽到看到的第一時間是情緒在處理。
反過來說,當孩子受了委屈如果想的是如何才能說明原因為自己辯解,左邊大腦才會開始思考,理性佔第一左腦才會組織語言。
那我們如何鍛鍊孩子學會理性,在受到委屈和誤會時候幫自己說理呢?可以從這三個方面入手。 1、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在父母心裡孩子永遠是孩子,認為孩子小什麼都做不好,乾脆就替孩子做所有決定。
幫孩子做所有事看似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其實是在造就一個沒有主見,無法表達心中想法的孩子。
孩子有沒有主見,是決定敢不敢開口表達的第一步
果果就是一個特別沒有主見的孩子,無論大事還是小事都需要別人幫她做決定。
有一次媽媽帶她去公園裡玩塗卡通石膏像,果果挑選了好久終於選擇了一個穿著裙子的小公主,等到給作品上色的時候果果開始猶豫不決,媽媽有點急了開始催她。
果果還是拿不定主意,只好央求媽媽:你幫我決定塗什麼色好不好?
媽媽拒絕了:“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想塗成什麼樣都可以。
事情到最後,果果也沒決定要塗什麼顏色,只好把沒有上色的小公主和顏料一起帶回了家。
不會自己做決定的孩子,性格上沒有自己的特點,關鍵時候也不懂的如何為自己講理。
2、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為什麼很多人願意向閨蜜、鐵哥們說自己的心事或難以解決的事,卻不願意講給父母聽呢?除了不想讓父母擔心以外,大部分是因為沒有從父母這裡獲取足夠的信任和安全感。
我有個堂姐,她在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經常被班裡的一個男孩子欺負,扯她辮子、趁她坐下去的時候抽掉椅子讓她摔個大馬墩、撕破她的書導致老師對她進行罰站等等…
這天堂姐放學回家後把有人欺負她的事告訴媽媽,原本以為媽媽會幫自己想出解決方法,可沒想到媽媽聽了後不但沒有關心她,反而還淡淡來一句: “一定是你招惹人家了,要不怎麼不打別人,總打你呢?”
聽了媽媽的話,堂姐心裡委屈極了,咬了咬嘴脣默默的站起來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從那以後無論別人再怎麼欺負她,她都沒有和家人說過,都靠自己解決。
父母在她心裡已經不是最信任的人,自然也給予不了她任何的安全感。
任何情況下,父母首先要選擇相信自己的孩子,你信他,她才會善於為自己表達內心想法。
當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父母第一句話應該是:把你心裡的話說出來,爸爸媽媽永遠相信你。
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心裡話,讓他在受到委屈時學會用左腦的理智說話。
3、父母要堅持以身作則,理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時別總是擺出父母的架子,也不要用命令和強迫式和孩子說話。
就比如同樣的一件事,兩個媽媽的做法不同產生的效果就不同。
先來看第一個媽媽,
媽媽下班回到家,被兒子纏住要求陪他玩遊戲,媽媽生氣的說:你是不是我兒子,怎麼一點都心疼我?
你沒看見媽媽剛下班很累嗎?自己玩去!說完就扔下了失望的孩子徑直走向了臥室。
第二位媽媽,同一個場景
媽媽下班回到家,看到兒子在客廳玩積木,笑著衝兒子打了個招呼:讓媽媽看看寶貝這次又搭出什麼大作品來了,嗯,不錯啊,搭出來的高樓可真壯觀。
聽到媽媽的誇獎,兒子開心極了,揚起小臉對媽媽說:媽媽,你陪我玩一會吧。
媽媽皺了皺眉頭,做出一副很累的表情:媽媽的乖寶寶,媽媽很想陪你玩,可是今天工作太累了,媽媽的腿都疼了,明天陪你玩好嗎,我保證!
同樣的場景不同表達方式帶給孩子的影響也不一樣,第一位媽媽用生氣的態度拒絕孩子的要求,沒有對孩子講清楚自己的真實原因,為什麼累?為什麼孩子要求陪玩就是不心疼媽媽?
即使孩子心裡有一百個問題,也不敢說出來,因為他知道媽媽生氣了。
等孩子以後遇到委屈,也就不會組織語言去表達內心想法。
第二個媽媽就做的非常好,首先讓孩子感受到了媽媽的重視,告訴了孩子不能陪他玩的原因,又告訴了孩子明天一定陪他玩。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教會孩子用語言來表達情緒,而不是用哭和憤怒來表達。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培養的方面有很多,學會語言表達是最重要的一項能力,遇到委屈只會哭不是好辦法,雖然說哭也是一種情緒表達,但是更多是示弱的表現。
讓孩子理性的為自己說理,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和口才能力比考個一百分來的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