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覺包活兩部分。一部分前庭神經核位於腦後頸部腦幹前部,呈倒三角狀。一部分叫前庭,由三根半規管形成的立體空間。主要功能是接收面部正前方的視、聽、嗅、味、觸等資訊,同時將接收到的資訊進行過濾加工,再傳入大腦,前庭覺是大腦功能的門檻。
前庭覺的發展較早,在孩子胎兒期就開始發育,嬰幼兒期間的爬行的抬頭動作很有效的刺激的前庭覺的發展。
前庭覺不良的孩子會造成孩子的專注力不好,學齡前的孩子可能會表現不出或不明顯,孩子升入小學後孩子需要在課上安靜坐一節課,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專注力不好,會造成孩子學習成績跟不上,造成孩子自卑自信心不足,嚴重影響孩子以後的學業乃至事業發展。
所以說過早的進行前庭覺得訓練尤為重要,現在的城市孩子由於父母的溺愛,剖腹產的增加,孩子活動的受限孩子接受自然的訓練機會微乎其微。感覺統合失調不會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而自然消失,需要給與必要的矯正。尤其前庭覺失調的孩子,隨著以後學業壓力的加大,專注力問題會更加的凸顯,為了孩子的未來,請給予他們更加快樂與健康的童年吧。
前庭覺失調的主要表現:
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聽而不見,久轉不暈,平衡能力差,雖看到還經常碰撞座椅門窗,眼睛容易酸,討厭閱讀,坐立不安姿態不良,無法安靜,喜歡爬高卻不敢走平衡木。
觸覺是神經體系的營養
人類在胚胎期,有三層結構,最外層日後發展成面板及神經系,也就是說人類的觸覺和神經體系是相關的,觸感便是神經組織最重要的營養,觸覺的敏銳度會影響大腦辨識能力、身體的靈活及情緒的好壞。不佳的幼兒最常見的毛病是在家和在外判若兩人,粘人、愛哭、怕陌生、膽小、孤僻、壞脾氣、固執、挑食、偏食、咬人等,這些進而影響幼兒情緒和人格的健全發展。觸覺過度敏銳的幼兒,通常反應較快,IQ也較高,但由於情緒無法控制,EQ等方面的能力均很差,更需要有計劃加以協助。
剖腹產的孩子因為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觸覺學習不足,周圍的環境變化迫使其作出發應,後天沒有進行大量的觸覺刺激,造成孩子後來忙於應付各種觸覺刺激,坐不住小動作多。需要做大量的觸覺訓練使其敏感度提高。
觸覺敏感的主要表現:
偏食、挑食、不愛吃菜,愛吃手或咬指甲蓋,情緒不穩定固執,愛發小脾氣,陌生環境膽小怕黑,粘人愛哭,性情孤僻,緊張、退縮、不敢表現,對小傷小痛特別敏感,不合群或者不會和別人玩,愛招惹人,看似聰明卻膽小不敢表現,怕別人觸碰自己,容易吵架,自言自語無法與人溝通,小動作多,坐不住。
本體感覺是自信心和創造力的根
不用看鏡子,我們可以正確摸到鼻子、眉毛;不用看階梯,可以靈活上下樓梯,拍球、開車、騎腳踏車、游泳、雙手雙腳及身體雙側協調,運作自如,這便是本體感。
本體感又稱身體形象或身體地圖(Body map),這是肌肉、關節運動神經組織、身體神經組織和大腦長期互動練習過程中,協調出的自動自發能力,如果平衡感、觸覺、前庭覺不良,本體感就很難健全發展了。人類身體的活動,大多是不知不覺下進行的,人不用老是顧忌身體如何行動,手腳才能靈活、心情才不會緊張、焦慮,也才能有足夠的自信心,本體感發展良好,大腦功能才能發揮自如,觀察力敏銳、反應迅速,人生最重要的想象創造能力也才能豐富地發展起來。
孩子的自信心源於哪裡呢?
玩,快樂的玩耍。對於孩子來說玩是天性,也是孩子學習各種本領必須經歷的。尤其自信心,孩子從玩上尋找自信心,如果本體感不足,會造成孩子在玩的時候不能如正常孩子那樣靈活,久而久之會讓孩子感覺到存在的差距,後來哪些集體性的遊戲不敢去參與,總覺得自己不行,不可以,造成孩子沒有自信,不敢表現自己。
主要表現:動作協調能力差,笨手笨腳,容易受挫,容易跌倒或撞牆,做事拖拉、磨蹭,語言表達能力差,發音不佳,語言發展緩慢,缺乏自信,消極退縮,不敢表現,寫字無法在框內,筆畫經常顛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