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小南當了媽後,會經常去摸摸寶寶的小腦袋,經常一摸一手汗:白天出汗,晚上也出汗,所以身邊常備小手絹,方便擦汗。

隊友經常擔心“這麼多汗,正常嗎?”

正常啊。科普,要從身邊人做起,來看看小南是怎麼給隊友上課的吧。

寶寶為什麼愛出汗?

出汗當然正常呀,總不能讓寶寶不出汗吧?這是他們的散熱方式,能維持正常體溫呢,要是排汗功能不好,寶寶就可能會反覆發熱。

也可以這麼理解,出汗是一種神經反射活動,我們的下丘腦有出汗中樞,通過交感神經系統調節汗腺,支配汗液分泌。

像來自大腦皮質的衝動,比如緊張、恐懼、情緒激動、疼痛刺激、驚嚇等,以及來自面板的溫覺感受器的衝動,比如環境炎熱、衣被過多、運動產熱、代謝旺盛產熱等,都會刺激汗腺開工。

那麼寶寶呢?

他們的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大腦皮層對皮層下中樞控制調節能力較弱,所以對汗腺調節功能也不完善,一有刺激,汗腺就high得停不下來,寶寶自然汗涔涔。

加上寶寶們要長身體,新陳代謝旺盛,產熱多,出汗自然也多。

晚上睡覺時呢?

看似寶寶安靜入睡了,其實睡眠有5個階段:入睡期、淺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快速動眼期。

爸媽只要知道熟睡期和深睡期中的寶寶,是個啥情況就行:

大腦皮層抑制,對植物神經控制減弱,會出現心跳呼吸減慢,血壓下降,胃液增多,出汗功能增強等。

神經調節功能不成熟的寶寶,就容易大量出汗,往往會在入睡30-60分鐘後,身上臉上都是汗。

再加上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也出來助攻,多種代謝途徑就被啟用,一定程度上也會讓出汗增加。

要警惕病理性出汗:

前面小南說的這些呢,都是生理性出汗,正常著呢。爸媽要警惕的是,寶寶的出汗是不是病理性的。

一般來說,病理性出汗有這幾種:

代謝、內分泌、營養性疾病:寶寶會有身體虛弱、低血糖、佝僂病、肥胖症、甲狀腺功能亢進、腦垂體功能亢進、糖尿病等情況。

感染性疾病:比如結核等慢性感染、敗血症、感染性休克、發熱性疾病的退熱期等。

風溼性疾病:風溼熱、類風溼病及系統性紅斑性狼瘡等。

心血管疾病:比如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等。

藥物使用:比如吃了一些解熱鎮痛藥、催吐藥、毛果雲香鹼及哌替啶(度冷丁)等及汞、鉛、砷、有機或無機磷等中毒。

腫瘤、顱內病變、神經病變等:比如寶寶有顱內感染、出血、損傷、脊髓灰白質炎、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炎、脊髓空洞症、橫斷性脊髓炎或損傷。

這些呢,爸媽看過就行,畢竟太專業,不能單純根據汗多不多來診斷疾病(估計你們也診斷不出來),如果確實覺得有其他不對勁,還是要去醫院看看。

多汗的寶寶如何護理?

小南自己呢,邊給寶寶擦掉汗以免感冒,邊摸摸後脖頸,看是不是穿蓋太多。溫溫熱的話,就是剛剛好,摸上去熱乎乎的,就要適當減少一點。

如果衣服上只是一點點潮溼,就擦擦乾,如果汗把衣服打溼了,那就是要換一身,不然捂在身上反而容易感冒。

一般來說,只是一個多汗,沒有其他問題,寶寶生長髮育也不錯的話,就沒什麼關係。

#我的養生日記##健康早班車#爸媽只要注意讓寶寶常規補充維生素D(大寶寶也要補充),保證寶寶的睡眠、戶外運動時間,同時做到飲食均衡合理,基本上就該幹嘛幹嘛去。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給寶寶排痰,這幾招簡單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