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當過媽媽都知道,小孩子在幼兒期有一個階段容易抓到什麼東西都往嘴裡塞,這個時期被稱為孩子的"口敏感期"。

在這個時期,孩子都會透過嘴巴去"啃"各種東西,以此來感受這個世界,感知很多物體。但是不同父母對孩子的這個行為的處理方式不同,帶來的結果也不同。

在一個節目中,撒貝南談到自己的雙胞胎孩子的時候,他認為孩子在用嘴啃東西的時候,父母不應該過度的干涉。

他家的孩子就是拿著拖鞋就咬,這一般父母都會加以阻止,認為鞋子髒啊,不注意衛生等等。但是撒貝南的妻子李白卻沒有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干預,而是在一旁做些自己的事情,這讓撒貝南很是驚訝,問了妻子原因。

外國妻子回覆道:這是家裡面的拖鞋,不怕。言外之意是在自己的家裡,孩子的一些自然性的行為父母可以不控制得太過嚴格,但是在中國,父母卻沒辦法做到這樣。

但其實每個家庭的育兒觀念都會有所不同,更何況是不同國家之間的思想觀念。

專家對這種不理孩子"啃鞋舔地"的態度卻表示認可,覺得這樣挺好的。原因是孩子處在口敏感期,在這個階段,他會透過各種方式去感知這個世界的,但是父母的"放縱",一定要在保證孩子健康和安全的情況下,引導孩子去探索。

孩子"散養"好還是"圈養"好?

有很多父母在孩子的養育問題上出現了分歧,究竟孩子是"散養"比較好還是"圈養"比較好呢?

散養式養娃又怕孩子的安全,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會遇到一些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而且也怕孩子自己不能形成一些自我約束和做事準則。

但是,圈養式養娃又怕孩子被父母約束得太緊,沒有自己的空間,會更加不利於孩子成長。這兩種方式都是一個極端,都不太有給予孩子的更好的成長環境。

只能說,教育方法千千萬,都有其獨到之處,而過度散養和過度圈養都無益處,擅長教育之道的父母,把握好分寸,在兩種教育方式中尋求平衡點,才是育兒的上上策。

散養並非放任,圈養並非包辦

父母應該做的就是區分好散養和圈養的不同,應該認識到散養並非放任,圈養並非包辦的問題。

首先父母要給孩子樹立一個比較比較靠譜的安全意識,讓孩子知道成長過程中,什麼事是不能觸及的,什麼是有危險的。

然後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干預孩子生活的度。

孩子不是豬牛羊,完全圈養和散養都是不現實的,孩子是有自己的意識的,父母要根據他們與眾不同的特點去尋找適合他們的教育方式,有些孩子適合偏向散養多一些,但是散養同時要注意有底線,一旦孩子在自己探索過程中,如果觸及一些家長的底線,也要賞罰分明。

再者,家長也要和孩子溝通,給予意見。很多孩子可能不太喜歡父母的管束,但是家長也不能完全放手。

有些家長喜歡包辦孩子的一切生活所需,但是這樣不利於孩子獨立地成長,家長給予孩子一定的空間,在清楚自己孩子的個性的情況下,制定合理的教育方針,更利於孩子的獨立發展。

散養也好,圈養也罷,凡事都要從具體的情況出發,但是首先都要保證孩子的健康安全的情況下實施教育。

8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兒童食品”不一定適合兒童,要想吃得健康,這兩個標籤要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