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如果孩子在外面被打了,父母肯定會非常心疼。但是孩子遲早都要上學,要獨自去面對陌生的環境,在和其他同伴交往時難免會發生人際摩擦,而小孩子處理問題的方式大多都是靠本能打人或者被打是家常便飯

那麼面對孩子被打的情況,不同的處理方式會對孩子造成不同的影響,甚至還會影響孩子的前途。

曾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件事,李女士帶著自己6歲的兒子去上英語班,在下課期間李女士的兒子跟另外一個同學發生了矛盾,剛開始兩個孩子只是用言語互相攻擊,沒想到另外一個孩子竟然猛地潮王女士的兒子頭部狠狠打了幾下。

王女士看到後非常生氣,於是上前拿起自己兒子的手就往那個男孩臉上招呼,邊打還邊說:"誰敢打你,你就一定要打它!"

另外一個孩子的媽媽當時也在場,看到這一幕後她並沒有衝上前跟王女士對峙,而是把孩子拉到自己身後,接著先跟王女士道歉,又喊來了老師。

王女士仍然不依不饒,非要對方在課堂上給自己兒子公開道歉,否則決不罷休。網友們對此事也展開了熱議,有的人認為王女士做得對,孩子捱打了必須要狠狠還擊,還有的網友覺得小題大做,孩子之間打打鬧鬧很正常。

那麼當孩子捱打了,究竟是要讓孩子打回去,還是算了呢?作為家長,對於孩子之間的打鬧應該引起重視。因為小孩子並沒有正確的是非觀,也不知道正常的打打鬧鬧和霸凌之間的界限,無論自家孩子是打別人還是被打,都要適時進行引導和教育,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如果孩子被打了,哪些處理方法是錯誤的

1、讓孩子以暴制暴

有的父母會告訴孩子:"如果別人打了你,一定要用力打回去,這樣別人才不敢欺負你。"這種處理方式可能當場解決了問題,對方可能被自己的武力所震懾,可是孩子也就學會了用暴力解決問題。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認為只有武力才能戰勝一切,遇到其他問題也都會習慣用暴力手段解決。

而這樣的孩子會缺乏情商,並且性格也會越來越暴躁,非常不利於社會性的發展。當孩子想要某樣東西,或者和別的孩子一起玩玩具,孩子就會用拳頭來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這也會影響孩子的思維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2、讓孩子逃避問題

有些父母覺得對於孩子之間的小打小鬧,只要不去理會就能平息,所以就讓孩子選擇逃避,只要不再理會別人,別人也就不會來招惹你。總教孩子逃避的話,孩子永遠也學不會怎樣來面對。並且當孩子習慣了用逃避的態度來處理問題,會對自己失去信心,認為自己沒有能力保護自己,永遠都需要大人來庇護。這樣孩子很難形成獨立人格,長大也會常常依賴別人。

3、只是讓孩子報告老師

還有的家長只知道讓孩子報告老師,認為老師能夠處理好孩子之間的一切矛盾,只要孩子報告了老師,就不會再受欺負了。其實這種方式也並不好,因為一方面老師通常比較忙,很難時刻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如果沒有及時處理矛盾的話,孩子之間的問題並不能得到平息。另外如果沒有老師在場,或者是在學校之外被欺負了,那麼孩子又該怎麼辦呢?

因此以上的處理方式都有弊端,並不能教會孩子面對和解決問題,甚至還會對孩子的性格發展帶來不良影響。那麼家長究竟應該怎樣引導孩子,教會孩子正確應對呢?

如果孩子被打了,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引導

1、教會孩子用言語震懾對方

當孩子被欺負了,大聲地用語言震懾,能夠當場起到一定的作用。父母要交孩子盯著對方的眼睛大聲地說:"你不能這樣,你這樣對待我,我要生氣了!"可以在平時多和孩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來練習,讓孩子學會用語言和眼神震懾住對方。

2、根據情況作出反擊

根據對方的人數、身高和體型來判斷如何反擊。如果對方是一個人,並且身高和體型跟自己沒有太大差距,就可以巧妙地反擊。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就曾在講座中提到,孩子如果遇到了霸凌行為,一定要教會孩子反擊。

李玫瑾教授分享了自己孫女遭遇霸凌的例子,小孫女班上有一個個子很高的男生總愛欺負人,有一次抱著孫女就往地上摔,結果孫女的頭重重地摔在地上。李玫瑾就教孫女:"當那個男生再來抱你的時候,就用手使勁地拽住他的耳朵,這樣他覺得疼了,就會把你放下來。"

3、學會自我保護

如果欺負自己的是一群人,或者身高和體型都要比自己強大,那麼最重要的事保護自身的安全。當時最好不要和對方發生正面衝突,但是之後一定要找家長、老師或者警察求助。不要因為害怕而不敢求助,因為越是不敢尋求幫助,對方就會越猖狂。

平時也要多帶孩子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魄,體格比較健壯的孩子,通常遭遇欺凌的機會也會相對少很多。

12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你離正確處理寶寶的感冒,還隔一個老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