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首先不要總將孩子當成小孩。一個女孩子,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早上,我背書包出家門時,媽總要站在門口叮囑幾句,盡是什麼'上課注意聽講,啦,"別作小動作,啦,"放學就回家啦.聲音大得連樓下都能聽到,弄得我真有點不好意思。我都上高中了,還把我當成小學生。青少年中與父母發生衝突的太多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父母還是那個父母,孩子還是那個孩子,也許說的話,也還是原來的話,原來的方式,可得到的效果為什麼就迥然不同呢?

原來,孩子是在不斷成長的,心理也是不斷成熟的。若父母還將孩子當成過去的那個孩子,無視他們的成長慾望和獨立要求,自然會與孩子產生矛盾的。白振漢同志將一個人一生中與人交往的心態劃分為三種:兒童心態,父母心態和成人心態。這三種心態與人的成長有關,但與年齡沒有絕對關係。兒童心態以依賴、不負責任、撒嬌、感情衝動、不能自我控制為主要標誌。

其主要表現是一陣子很乖、服從、聽話、逗人喜愛,一陣子又亂髮脾氣,任性,不聽話。也就是說情緒不穩定;父母心態則以強制性,權威性,優越感,居高臨下為主要標誌。具體表現為發命令,任意訓斥,唯我是從,或者對孩子溺愛放縱,不計較,不理睬,隨便糊弄等;成人心態則以客觀,平等,理智為標誌,表現為交往中的平等相處,商量協調,客觀理智地相互建議,相互批評,不將自己意志強加於人。

也不干涉別人的行為,尊重對方的人格,相互承擔應盡的責任、義務等。在學前期(幼兒園階段)和學齡初期(小學階段),孩子基本上都是以兒童心態對待父母,父母則以父母心態對待兒童。根據兒童在這段時期內身心發展的特點,這兩種心態對父母和子女間的互動作用是融洽的、協調的。因這段時間很長,家長們會不知不覺中形成一種慣性,再加上一些家長頭腦中根深蒂固的家長權威觀念。

所以對少年期的孩子乃至青年期的孩子仍以父母心態來對待。而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渴求自立,不希望別人再把他們當成小孩子。他們自然希望父母也承認,他們已是大人了。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不再願以“兒童對父母”的方式與家長相處,也極反感家長仍以“父母對兒童”的方式對待他們,而是希望自己與家長之間能建立起一種“成人對成人”的嶄新交往模式。作父母的不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心態及方式方法,與子女發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最後由於孩子在這個時期正處於由幼稚向成熟,由依賴向獨立的過渡,家長們既要尊重其獨立要求,著手培養他們一些自立能力,將他們當作“大人”看待,平等對待他們,又要心中有數,他們此時畢竟還不成熟,還要加強教育和引導。只是方式方法要斟酌,最好採取遠距離觀察引導的辦法,既密切注視,有力控制,又不讓孩子感到父母對他們約束太多,嘮嘮叨叨,因而心生不滿。

5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熊孩子不好好刷牙?讓孩子喜歡刷牙的方法,現在知道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