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前幾天陪恆恆在樓下玩籃球,有個小男孩跑過來,指著我手上的球說:“球,球”。後面的祖輩跟過來,讓他喊我阿姨,孩子不會。我估摸著孩子還不太會說話,正好恆恆想玩其他的,我便將籃球遞給了小朋友。男孩的約有一米的身高,還不太會說話,我很驚訝。孩子奶奶告訴我,孩子馬上兩歲了。

我回想起恆恆這個年紀的時候,已經會說簡單的句子了。

“我要吃飯。”

“我餓了。”

“我渴了。”

“要玩那個玩具。”

類似這樣的短句子已經成了他的日常用語。當小區裡大部分兩週歲的孩子還只會蹦出一個字或者重複的疊詞時,恆恆開口說話相對要早很多。

記得恆恆六個月時開始叫“爸爸”,但那個時候並沒有所指。可以說,他並不清楚自己在說什麼,就跟說“咿咿呀呀”一樣尋常。所以那個時候還不能算得上會說話。

他開口表達是在一歲十個月的時候,開始從嘴裡蹦出單個字或諸如“飯飯”這樣的疊詞。到後來就一發不可收拾的會說短句子,兩歲半左右已經會說長句子了。上幼兒園時,他更是已經能完成基本的溝通了。

當很多的爸爸媽媽擔心孩子到幼兒園,會因為語言限制受委屈時,我變得淡定了許多。因為他每天放學回來都能詳細的告訴我幼兒園當天發生的一切,只要我想知道。另外,我還能從他的言辭裡感知到他過的是否開心,就這樣,他上幼兒園我一直很放心。

讓恆恆早早的學會了說話,我很欣慰親自帶娃的幾年裡,做對了這樣幾件事情。

一、日常生活裡,與孩子交流頻繁

恆恆開始說話的日子,小區裡寶媽們很驚訝,問我是怎麼做到的。我說自從出了月子,全權接管了照顧他的重任後,我就將他視做獨立的個體,每天都會跟他正常的說話交流。有寶媽笑話我:“他都不會回話,這樣交流,感覺好傻,像自言自語。”我知道很多寶媽都有這樣的想法。

其實我曾經也有這種想法,那是在胎教時期。我拿著睡前故事在那裡讀,故事太簡單,我讀的很無趣,最糟糕的是肚子裡的寶寶無法給我回應。但他出生後我的感覺就變了,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會笑,會哭,會鬧,會給我們一個眼神,會咿咿呀呀學語,到後來還會用手指,用腳踢,用嘴親……這些都是他與我們溝通的語言,我透過這些表情,動作和語言瞭解到了他的需求,所以我一直用正常的語言與他交流,就像我與他爸爸溝通一樣。

二、從十個月開始進行親子閱讀,並且一直堅持到現在

研究表明,孩子三歲前大腦的發育可以完成成人的80%。當孩子幼小時,某方面啟蒙的越早,那麼大腦在這方面的發育就會更完善,語言更是如此。

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首先是透過大量的聽,到一定的積累後,慢慢的說出單個的字,再到說出疊字,如爸爸,媽媽,再到後來能說出簡單的句子,到最後可以說出長句子的過程。想讓孩子早早的開口說話,我們就需要給孩子足夠的語言輸入量,親子閱讀便是讓孩子獲取更多的語言能力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了。

說起親子閱讀,當我有這個想法的時候,孩子才五個月大。我買來了三套色卡,還有十多本蔬菜水果和動物的小書。偶爾會陪他一起看看,但他的興趣並不大,我也就沒有再堅持。

直到恆恆十個月時,我給他買來了一套《小豬佩奇》的繪本,一冊共十本。我開始帶著他一起閱讀,剛開始他也不聽,一個人在床上爬來爬去,只顧玩自己的。後來我用很誇張的語調讀給他聽,還好奇的自言自語的說著書上的圖畫內容。他很快就被吸引過來了。一個月後,他養成了睡前閱讀的習慣,甚至當我偶爾某個晚上想偷個懶,不想讀書時,他卻早早的把想看的書搬到了床上,等待著我。就這樣,他逼著我將親子閱讀堅持到了現在。

我很慶幸,我們當初的堅持。它讓我們將閱讀變成了習慣,更讓恆恆早早的學會了說話。

三、經常帶孩子出門玩

我們的日常溝通畢竟還是有限的,在外面就不一樣了。遇到的每個人,都會讓我們聽到不同的語言,孩子的語言積累又可以增加很多。尤其與一些會說話的小哥哥,小姐姐們一起玩。同齡人更容易溝通,也更容易成為他們語言模仿的物件。

所以我們日常裡,只要不是寒冷的冬天和下雨天氣,我們基本都在外面玩。夏天更是每天會在外面玩上四五個小時。

當然大部分的孩子都會正常說話,只是時間有早晚。

然而有些孩子兩歲多了還不會開口說話,出現這種情況基本有這兩種可能:

1、 家裡有暴力現象,家長也忽略了與孩子的溝通。

這種情況是很可怕的,因為它很可能導致孩子患有自閉症,不願意開口說話。以前在社群認識一位寶媽,她家孩子三歲時被確診患有自閉症。她說自己平時工作特別忙,孩子都交由婆婆照顧。婆婆是個很強勢的人,對待孩子很兇,經常會責罵孩子。

她老公很不爭氣,錢賺的少,每天下班到家就沉迷於遊戲,她看不過去,家裡常常會發生無休止的爭執。她每天拖著疲憊的身體,面對家裡的一地雞毛,也沒有心力管孩子。但後來發現別人家兩歲左右的孩子陸續會開口說話了,她兒子還不會,聽別人說孩子開口說話有早晚,她也就沒有在意。

後來孩子三歲了還不會說話,她就急了,到醫院檢查後才知道,原來孩子患有自閉症。她這才知道,孩子經常一個人躲在角落裡玩,不是因為乖,而是感知不到家庭的愛。她很自責,為了幫孩子治病,她只好辭掉了工作每天陪伴孩子。

孩子長期處於緊張的環境中,缺少關愛,缺少交流,孩子就會出現不會說話,不願意說話的情況。愛默生說:“家庭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想要孩子幸福,我們就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愛,也努力給予孩子溫馨的家庭。

2、家長共情能力太強。

有個三歲的孩子還不會說話,全職的媽媽很奇怪,帶孩子去醫院檢查,醫生看了半天,也沒發現孩子有什麼問題。醫生以為遇到了疑難雜症,到她家裡觀察後發現,原來問題出在這位媽媽的共情能力太強了。

每次孩子需要什麼東西,還沒等孩子說出來,媽媽已經將東西放到了孩子手上,孩子根本沒有表達的機會。醫生建議媽媽要適度的裝傻,三個月後孩子便開口說話了。

很喜歡有人說的關於教育的這樣一句話:

教育就是把自己變成孩子,把孩子變成自己;教育就是心裡有話,大膽說;教育就是傾聽孩子的聲音。

可見育兒路上,家長學會做傻子,把說話的機會讓給孩子多麼重要。

恆恆經常滔滔不絕的跟我詳細的描述一件事情或他的觀點,還用上了‘因為,所以,但是’這樣的詞彙銜接,我經常把自己當做一臉無知的少年,然後提出諸如“為什麼會這樣呢?”“後來呢?”“不會吧,那怎麼辦呢?”的一系列問題,使得他總有表達不盡的慾望。不僅如此,良好的溝通能力也為他贏得了滿滿的自信心。

讓孩子早早說話,好好說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再加上我們一點小小的智慧,孩子便能將語言能力發揮得更好。給予孩子足夠的愛,日常裡多與孩子溝通,堅持親子閱讀,多帶孩子出去交友,把自己當成一無所知的孩子,多問問孩子為什麼……只要我們能做好這些,孩子的語言能力會給我們帶來意外的驚喜。

願我們都能做個愛孩子的傻媽媽,願孩子們都能擁有可以快樂表達的童年。

#0-6歲育兒經#

10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兒童性教育時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