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個你熟悉的場景:
兒子,先寫會兒作業,媽這邊飯很快就好。
我就不能吃完飯再寫?都累了一天了!
當媽的長個心,掐著點兒做飯,孩子放學回到家就把飯端上桌。
吃罷飯,當媽的洗完碗從廚房出來,看孩子仍然在磨磨蹭蹭。
兒子,抓緊寫作業,爭取早點睡。
我這飯還沒嚥到肚裡呢!成天催命一樣……
磨磨蹭蹭半天坐到書桌前,不出五分鐘,不是倒水就是上衛生間。然後頻繁重複以上動作,直到很晚才能勉強完成。
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正在加入熬夜大軍中。除了作業負擔重之外,另一個原因仍然不容忽視:
放學回家後磨蹭拖延,不能立即投入到完成作業中,導致作業每天都寫到很晚。
再來看一項研究結果:
熬夜真的會讓人變傻
波士頓大學科學家證實:
夜晚睡覺時,我們的大腦中的血液會呈週期性地流出大腦,取而代之的是不斷在大腦中迴圈的腦脊液。這些腦脊液在迴圈過程中,就會不斷清除大腦中造成阿茲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的蛋白。
這些工作只有在我們睡著時才能進行,清醒狀態下血液沒辦法流出大腦,腦脊液自然也無法清除毒素。
換句話說,也就是
熬的越晚,傻的越快
為什麼有的孩子不能像“別人家的孩子”那樣放學後趕緊寫作業,而是磨磨蹭蹭就不想寫作業?
這樣表現的孩子,背後的心理是怎樣的?如何才能幫助這樣的孩子改變自己?
下面從家長和孩子三個方面來談解決問題的思路
家長要做的
進入你家客廳的那一刻,我就知道孩子的成績了
有超過35年的教育經驗,著書、開輔導班、上門家教的日本教育家西村則康說:
做家庭教師的那段經歷,讓我看到學生家裡客廳的那一刻,就知道這個家裡小孩成績如何了。
孩子由一個充滿書籍的學習環境,回到一個沒有溫暖舒適沒有學習氛圍的環境,學習的意識自然會閉合的。家裡的每一樣事物都在暗示著他娛樂,放鬆。
雖然家長在提醒他及時完成作業,他也意識到要學習才好,但是偶然瞟了一眼放在桌上的手機,腦海裡一個念頭生起——要不要玩一會兒手機?猶豫了10秒鐘,最終決定不要玩,不過已經消耗了一些意志力了;
剛戰勝不玩手機的念頭,又看到桌上的巧克力了,要不要來一塊?想到媽媽又要批評自己,心裡一陣不爽,最終決定不吃,可是意志力又消耗掉了一些;
剛轉回學習上,又抬頭看到漫畫書,耳邊又傳來電視裡綜藝節目女主持人撩人的笑聲……
這種一邊惦記著作業,一邊不能開心地玩,最消耗意志力。
孩子喊累,只是這種環境的轉變讓他學習的意志力迅速減退,體力絕對完全沒問題。
不信你問一個喜歡籃球的孩子,一起打場球怎麼樣?保證剛才還喊累不想寫作業的他一躍而起,生龍活虎。
要想改變孩子回家不能立即寫作業的狀況,家長能做的就是讓家裡任何一個空間,隨時都可以變成孩子的學習場所。
如果覺得這句話有些過分,那至少要做到以下三點:
1、客廳裡面要有一個大書架
2、在客廳裡準備地球儀、地圖、白板等學習工具
3、電視不要放顯眼的位置
如果家長朋友覺得我這樣說的離譜,那就想想孟母三遷的故事好了。
孩子應該明白的
越早完成作業越有用,越早完成作業效率越高,正確率也越高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上課結束後,或者學習後,越早的期間遺忘越快,越早的期間遺忘越多。
老師佈置作業的目的是什麼?鞏固所學知識。
那麼是不是應該在遺忘最快的時候及時複習?在遺忘最多的時候及時鞏固?
所以優秀的孩子都明白:越早時間地進行練習越有助於鞏固所學,越早時間地完成作業,做作業的價值越大。
也因為我們人類的遺忘特點所致,越早完成作業,留存在我們大腦中的所學知識是最多最清晰的時候,
所以越早時間完成作業,需要用到的知識點回想起來越快,從而也保證了最佳的完成效率和正確率。
作業是越早完成越有意義,也越能做好;
越是拖後,忘的越多,做的越困難,也越難做對。
孩子應該學會的
回家後立即寫作業,並不等於抓過作業就寫。
正確的完成作業的過程是這樣的:
第一步:閉目回想所學知識,在腦海中一遍或者多遍地回想老師講過的知識,想不起來的地方再次確認,直至能馬上反應為止,之後才能開始做。
不要覺得做這些浪費時間,這叫磨鐮不誤砍柴功。
看著做這些沒寫一個字,實際上動筆寫時不卡殼,減少停下來再翻看書本,一樣可以把回想當堂所學的時間節省下來。
更重要的是,這樣做作業,才能真正做到鞏固所學知識。
第二步:做作業時做到:做題不翻書,翻書不做題。不照著書本把知識點抄在作業本上,不搬磚,不做無意義的重複。
第三步:完成作業後,再審視一遍作業,養成習慣。
這麼做可以起到讓記憶強化的效果,讓以後更容易回想起這些知識點。
有人說,我們都是巴甫洛夫的狗。
做某件事有了收益後,誰都會對這件事感興趣。
同樣,當孩子的成績提高了,自然就會對學習有興趣了,回家也不會再讓家長催促就能主動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