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兒子從樓下玩了回家,進門就是氣鼓鼓的,眼裡掛著淚,小臉漲得通紅,朝著我委屈地哭著:“媽媽,跳跳今天又惹我了。”

原來剛剛他在樓下玩滑板的時候,鄰居小朋友跳跳一直在邊上說:“你的屁股要摔成兩半的,你的雞雞也摔成兩半!。”

兒子聽了很生氣,就抓住了跳跳,但還是沒有打他,最終又放了手。

兒子說:“媽媽,這不是他第一次對我說髒話了。上次他也說我的遙控飛機是垃圾大便,我還是特地拿下去和他一起玩的… …”

兒子越說越小聲,眼淚又出來了。

我聽著也是又氣又心疼。既為他無端端遭人取笑感到生氣,也為他不動手還擊的委曲求全而感到心疼。

我很誠實地對他講:“媽媽和你一樣生氣,我也認為跳跳這樣做不好,可是跳跳還是應該由她媽媽來批評。”

兒子思考片刻說:“好,那我去他家找他媽媽。”

要告狀告上門,我是一點也沒想到!但是既然兒子覺得這是在為自己“討回公道”,那我一定要支援他。

得到對方的同意,我就帶著孩子上門了。叩開了門,兒子先是和跳跳媽媽問了好,然後就開始講述。令我感到驚訝的是,他既沒有哭,也沒有激動,而是非常冷靜地說出了事情的經過。

跳跳媽媽聽得也很認真,她還叫來了跳跳,問事情到底是不是這樣。跳跳自知做錯事,不敢開口。末了,跳跳媽媽看著我兒子,認真地說:“這件事跳跳做得不對,阿姨會教育他的。謝謝你告訴我,遇到事情能勇敢說出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雖然她沒有當場責罵跳跳(這其實也不是我們的訴求),但她願意抽出時間聽一個孩子講話,末了還不忘鼓勵,對孩子來說,已經是非常大的尊重。

事情得到了圓滿的解決,兒子回家一切照舊,再也沒有難過了。

當然,並不會每一次上門“告狀”都會遇到有素質的家長,但是在父母答應帶孩子去“維權”的那一刻起,孩子其實就已經不委屈了。

因為他們知道,這意味著,爸爸媽媽理解自己、接納自己、支援自己。

父母的理解,是孩子的底氣

或許有人會說,不過是孩子的事情,大人犯得著去較真麼?

犯不犯得找,得從孩子的角度去看。

孩子的世界很小,孩子的世界很小,小到容不下一個不好聽的綽號、一個被嘲笑的小缺陷、一個並不友好的遊戲...

為人父母所能做的,不過是在眾人都說“沒關係”、“算了吧”、“不過是個玩笑”、“就是個小事”的時候,站在孩子身後,讓他知道,他的傷心、憤怒、委屈、失望,他的大哭大喊、歇斯底里、不能自己,都是可以被我們所接納的。

所以,當孩子來我們面前哭訴自己遭受了欺負時,請千萬記得,哪怕不能給孩子一份公平,也一定要給孩子一份理解。

我們要教育孩子愛與善良,也要成為孩子最值得依靠的臂膀。

不要讓孩失去向你傾訴的勇氣

有一次我帶兒子在遊樂場裡玩,目睹了一場孩子間的欺負引發的鬧劇。

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大概都在3、4的歲的樣子,因為搶玩具發生了爭執,小男孩就推了小女孩一把。

於是小女孩的媽媽就衝自己孩子喊了:“打回去啊,你怎麼不打回去!”

小女孩本來被打了就有點委屈,此刻又被媽媽吼了,哇得一聲就哭了。

小女孩媽媽一看孩子哭了,就更氣了:“別人打你要打回去的知不知道,哭有什麼用!”

接著她握住小女孩的小手,往小男孩的身上打了一下。

然後,她還和圍觀群眾解釋了下:“打得不重,就是讓孩子有個意識,以後被人欺負了知道要打回去。”

有時候我們會擔心,孩子被欺負了一次不反抗,以後次次被人欺負到頭上。所以,我並不是反對“打回去”。

只是,父母這種帶有指責的的步步相逼更可能是雪上加霜。

到最後,孩子連和父母傾訴的勇氣都會失去。

當孩子還處在痛苦之中的時候,如果只是一味地催促孩子“打回去”,其實是在責怪孩子懦弱、無能、不會保護自己。

我們制定規則的目的,就是希望這個世界不會變成恃強凌弱的叢林社會,不同性格的人都可以得到妥善的照顧。

被責怪的,不應該是那個不會還手的孩子!

所以,當孩子受欺負的時候,不要罵他是膽小鬼,也不要急著讓他打回去,反而要告訴他:

比“打回去”更重要的

是讓孩子重拾內心的“力量感”

曾經看過一個非常萌的視訊:

視訊裡的小蘿莉才3歲,5個月大的時候做過心臟手術,為了她能更加強壯一些,她的爸爸就一直教她學習柔道。

有一次,一個同齡的小男孩跟小蘿莉“求婚”,結果她反手就是一個鎖喉,把小男孩的脖子給夾在胳膊下了,讓人哭笑不得。

很多人看了這個視訊就會想,要讓孩子學一點防身術,以後遇到被人欺負,有能力保護自己。

但是,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重點並不在於“打回去”,而是幫助孩子重新獲得內心的力量。

一本兒童心理學的書籍寫道,對於受了欺負的孩子,如果情緒還沒有調整好,即使是在家長的要求下打了回去,也不會因此對自己有更多的信心。

培養這樣的氣場,首先父母就要尊重孩子,不隨便對他們的想法加以限制。

這也是我之所以會帶同意孩子上門“告狀”的原因,因為這個辦法是孩子自己想出來的。

而且,我兒子性格比較安靜,用溝通的方式會比直接打回去,讓他更加舒服。

就算會遇見了“熊家長”,那也可以藉著這個機會和孩子討論,該如何去應對各種不講規矩道德的人,畢竟這樣的人,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可能也還會遇見。

當然,我也可以越過孩子直接和對方家長溝通,去獲得對方的一聲“對不起”。

但是,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一件事情,他才能獲取“力量感”,才能一洗在面對欺負的時候,那弱小無助的感覺。

幫助孩子為自己“討回公道”,在過程中找回力量感,才是父母對孩子最有力的支援,才能幫助孩子培養出強大的氣場。

在送兒子上幼兒園之前,我真的很怕他會被人欺負,他那麼乖,又那麼安靜,怎麼才能保護自己呢?

直到現在,我依然還是有這個擔憂。

稚嫩的心靈,只有在各種正面和負面的反應裡日漸碰撞,才能真正強大起來。

孩子受了欺負到底該怎麼辦,其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打回去、告狀、報告老師和家長、報警,甚至於自己默默消化,都可以是一種選擇。

我們無法給孩子提供一個完全不受欺負的童年,但是有一件事情我們父母必須要做,那就是在孩子受欺負以後,理解孩子的心情,讓自己成為孩子最安全的港灣;支援孩子的選擇,成為孩子最值得依靠的臂膀。

帶娃不易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怎樣教育孩子才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