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 2018 年 8 月,我們開展了一項兒童「鄰苯二甲酸酯」(以下簡稱鄰苯)的暴露風險調查研究。
截至 2019 年 10 月,我們累計調查了 526 名兒童(≤18歲),收到 553 份「鄰苯暴露風險」評估報告,結果顯示有 221 名兒童(42%)存在「鄰苯暴露量」較高的情況。
即使是不平凡的 2020 年,我們這個研究也沒有被擱置。這一年我們累計收到了 524 名兒童,539 份鄰苯檢測報告,結果有 247 名兒童(47%)存在「鄰苯暴露量」較高的情況。
也就是說,幾乎每 10 個孩子中,就有 5 個孩子的「鄰苯暴露量」較高,甚至其中 1 名兒童的「鄰苯暴露量」高於鄰苯健康指導值(HBGV)的 1.5 倍,存在身體健康受到影響的可能。
相比 2019 年,2020 年的調查結果顯示,面臨「鄰苯風險」的兒童比例上升了 5%,雖然這 5% 不一定有統計學上的意義,但也說明「鄰苯風險」現狀並未得到改善。
為了探求其中資料變化的原因,我們進一步分析了「不同年齡層兒童」面臨鄰苯風險的比例。
結果發現,雖然其他年齡層的「鄰苯風險」比例有所下降,但由於小學生面臨「鄰苯風險」比例上升了 11%,導致整體比例上升。
我們又進一步分析了小學生中不同性別面臨「鄰苯風險」的比例。結果一目瞭然,在小學階段的女孩子更需要重視,相比 2019 年,比例足足上升了 15% 之多。
雖然我們極力為大家科普,但依然有許多家長不瞭解「鄰苯」的風險。
這是一種環境雌激素,會干擾人體內分泌系統。除了容易引起胚胎髮育異常、男童女性化,還可能會引起女孩子性早熟等問題,這也可能是現今兒童性早熟數量越來越多的一大原因。
比較麻煩的是,鄰苯對身體的影響在前期是無法透過肉眼知曉的,只有透過科學檢測才能發現「攝入是否超過人體耐受量」,一旦長期超過限值,等到肉眼可見其危害,就真的晚了!
到時候受傷害的不僅是孩子們的身體,還有因此面臨的心理壓力,他們可能會因自己的“與眾不同”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
令人更頭疼的是,鄰苯不像甲醛那樣可以靠通風解決,也不能用水洗掉。它的濃度高,沸點也高,很難揮發或遷移至完全沒有,即使是買二手的東西也需要注意。
我們曾曝光過,家裡貼的牆紙、地板革;以及孩子每天都會頻繁接觸的桌墊、包書皮、橡皮擦、筆袋、跳繩等等,這些都是鄰苯的重災區。
* 歐盟 REACH 法規附件 XVII:鄰苯二甲酸酯(DEHP、DBP、BBP、DIBP)單獨使用或任意組合使用,濃度≥0.1%(重量百分比)的物品不得投放市場。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鄰苯風險源。
甚至最近我們又發現,許多孩子用來取暖的熱水袋也沒逃過鄰苯的魔爪。
暖水袋中的鄰苯:
像這種 10-40 元左右的電熱水袋,裡面可接觸的防水布料,是鄰苯的重災區。
(如果電熱水袋的表面,覆蓋了一層不可拆卸的羊絨布料,由於防水布料在內層不接觸手,也相對安全)
還有像這種標註為 PVC 材質的普通熱水袋,也含有鄰苯。
這類鄰苯超標的熱水袋,和手接觸的時間長,溫度又高,往往最後遷移到手上的鄰苯也多。
而傳統的橡膠熱水袋,以及比較精緻的矽膠熱水袋,一般不會有鄰苯,用的相對放心一些。
隨著商品鄰苯超標的曝光,在今年 4 月的時候,國家也有意將「鄰苯」列入《優先控制化學品名錄(第二批)》中進行嚴格管控,但還是因為種種原因,在最後依舊沒有將「鄰苯」加入到該名單當中。
所以想盡可能遠離鄰苯,預防孩子鄰苯暴露量過高,更多的是要靠家長們的努力,在提高鄰苯防範意識的同時,還可以透過這些方法保護孩子。
1. 多關注孩子身邊的塑膠製品,不選擇三無產品,同時儘可能避免購買 PVC 塑膠。
* 很多 PVC 會使用有風險的鄰苯作為增塑劑,雖然也有使用環保增塑劑的,但這必須由專業實驗室才能鑑別。普通消費者無法區分,所以建議少使用 PVC 塑膠。此外,PVC的替代產品很多,有些甚至要比PVC的便宜。
2.教育孩子勤洗手,不要徒手抓食物吃。
* 少量鄰苯會以顆粒物的形式被人體吸入,但一般危害不大。而面板對鄰苯的吸收量也很低,但小孩子不愛洗手,經常手抓食物,或者直接舔手指,這個風險就很大了。
除了這些防範的方法,我們還可以定期給孩子做檢查,透過評估孩子處於哪個風險階段,進而排查孩子身邊的鄰苯風險源,保護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