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和王二是一對孿生兄弟。
週歲斷奶後,老大隨父母去了美國,老二則留在國內,由農村的祖父母撫養,從此兩人天各一方。
後老大畢業於哈佛大學,成為電腦軟體專家,老二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在醫學上頗有建樹。
兩人從小就聰明過人,自小學到大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兩人的生活環境截然不同,為何其聰明才智卻驚人地相似呢?
你一定會不假思索地說,是遺傳基因在發揮作用。
的確,傳統的觀點是這樣認識的。
然而權威的《自然》雜誌則發表了美國學者的研究成果:
人的智商高低並不全由遺傳基因決定,胎兒在子宮內孕育期間受到母體的重要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未來孩子的智力水平。
美國匹茲堡醫學院達爾琳領導的研究小組,對5萬多名孿生兒進行了200多項有關雙胞胎智力的研究,發現同卵孿生兒智商驚人的相似,不完全是由於他們共同分享先天遺傳基因以及後天生活環境的緣故,更是由於他們在胎兒期共同享有母體的“子宮環境”。
在同一子宮中,胎兒大腦取得類似的實質性的生長髮育造成的。
據估計,對智力起決定作用的因素中,遺傳基因佔48%,環境因素佔52%。
這裡的環境因素主要是指胎兒期母體的“子宮環境”,而不是指後天的生活環境,因為王大和王二的後天生活環境截然不同,但他們的智力仍驚人地相似。
因此,最佳化“子宮環境’是促進孩子智力發育的重要環節。
俗話說,“先天不足,後天難調”,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孕期營養的重要性。據統計,在全世界每年2200萬出生時就患營養不良的嬰兒中,有30%容易合併精神和智力方面的缺陷。
保證孕婦膳食中熱量的需求,和各種營養素全面充足,是營造良好“子宮環境”的物質基礎。
首先應滿足優質蛋白質,如奶、蛋、肝、魚瘦肉、豆製品的供給,還要從各種新鮮蔬菜、水果中補充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一份較理想的孕婦食譜,每天應有牛奶250克,雞蛋2個,瘦肉及動物內臟150克,豆製品100~ 150克,蔬菜500克,水果250克,糧食400 ~450克,糖I5克,烹呼叫植物油20 ~ 25克。
每週還應穿插食用1~2次含碘豐富的海產品。碘素有“智力元素”之稱,可降低呆小病的發病率。
妊娠最後3個月是胎兒腦細胞和脂肪細胞增殖的“敏感期”,此時多吃些魚、奶、蛋黃、肝、青菜、豆製品,使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供應充足,有利於腦細胞的數目增多,有利於胎兒的智力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