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我們每天都在說最新的教育理念要讓孩子遇到更好地自己,但是實際上很多爸爸媽媽並沒有做到過。但是,最近,孫儷的一條微博讓我們看到了這種理念到底應該怎樣落實到孩子的生活中了。

從孫儷的微博中可以觀察到,作為妻子和孩子的媽媽,她很少強迫孩子,而是尊重孩子的興趣。無論是畫畫還是寫字,更或者是報補習班,她都是非常支援的,並且從來都很少給孩子安排額外的任務。我們發現,有一條微博專門就是拍的孩子寫的字。很多網友都表示,孩子年紀這麼小,能寫出來這麼好看的字真的是非常的不容易。

但是,據孫儷表示,自己並沒有強迫孩子寫字或者學習書法,相反這一切都是出自孩子的興趣。另外,孫儷也說孩子一旦有了興趣,就不是很需要爸爸媽媽的監督了。平時自己和鄧超比較忙,也基本上沒有監督孩子的時間,孩子完全都是自覺。

從這件小事情中其實我們也可以看到孫儷和鄧超教育的理念,那就是不從外在的目的約束孩子,而是讓孩子更好地成為更好地自己。但是,實際生活中,很多爸爸媽媽雖然也知道這個道理,但是非常不幸的是這種理念僅僅是口頭語而已,並沒有實際落實到家庭教育中。

01 這是普遍的家庭教育的問題所在。

在如今的家庭教育中,其實存在著很多問題,而且這些問題不是個案,基本上很多爸爸媽媽都掉進坑裡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吧!

(1)填鴨式。

填鴨式的教育是最常見的。很多爸爸媽媽都遵循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理念,因此也就從小給孩子安排各種各樣的補課班。在這種爸爸媽媽的高期望中,孩子普遍都沒有休息的時間,並且每天的學習壓力都非常高。

同事其實就是這樣一個媽媽。她根本不尊重孩子的想法,自己覺得好的東西都要孩子去執行。這時候,家庭教育就脫離了原來的軌跡,也變成了一種填鴨式的教育,孩子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生活也是非常艱難的。除了身體上的勞累,心理上更加勞累。

(2)把孩子當成提線木偶。

另外,第二類家庭教育就是爸爸媽媽把孩子當成是提線木偶。很多爸爸媽媽都把全家的希望都寄託在孩子的身上,從孩子一出生的時候就給孩子設計各種目標。這時候,孩子就好像是沒有靈魂的木偶,完全被爸爸媽媽擺佈。爸爸媽媽決定孩子的生活和成長的方向,孩子沒有一點自主權。這種樣子的家庭教育依舊是不值得提倡的。

(3)動不動就“為你好”來向孩子施壓。

另外,很多爸爸媽媽也總是喜歡說:我這都是為你好。這句話一般都在孩子和爸爸媽媽意見不同的時候出現,爸爸媽媽也經常用這句話去打壓孩子的自己的想法。迫於壓力,很多孩子都被削去了稜角,變成一個不折不扣的圓滑的人。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個性也被打磨的一乾二淨。

02 父母應該如何解決家庭教育的問題。

剛才,我們羅列了一下爸爸媽媽在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的時候經常犯的一些錯誤。那麼,正確的家庭教育的理念是什麼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其實,最基本的理念就是讓孩子遇到更好地自己。但是,理念畢竟是抽象的。想要做大這一點,需要從家庭氛圍到教養方式等等各種各樣的轉變。

(1)讓自已也跟隨孩子一起成長。

其實,第一點就是爸爸媽媽要跟著孩子一同成長。因為很多爸爸媽媽都覺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的角色,孩子作為受教育者,他們是沒有情感的容器。但是,實際上,很多研究也表明,孩子也會影響到爸爸媽媽。家庭教育實際上是一個雙向的和互動的過程。

我們發現,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如今很多爸爸媽媽都是九零後,也沒有很多照顧兄弟姐妹或者孩子的經驗。這時候,很多爸爸媽媽就學習各種育兒知識。其實,這就是孩子對爸爸媽媽的影響,孩子的出生也在督促著爸爸媽媽學習和進步。因此,這就需要爸爸媽媽轉變觀念,和孩子教學相長,而不是不尊重孩子,把孩子看成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自己影響的容器。

(2)孩子未來人生路還漫長,不求急於一時。

第二,就是不要急於求成。古代的教育家孟子曾經提到,我們應該循序漸進,盈科而進的開展教育。所謂盈科而進,就是一步一步,而不是急於求成。對於家庭教育中自然也是如此。

孩子的成長有自己的發展規律,我們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這是教育的基礎。孩子成長的路還長,爸爸媽媽不應該過分焦慮,而是正確的認識孩子,把孩子當成是發展中的人。給孩子成長的時間和空間。

(3)樹立良好的心態,輕鬆豁達解決問題。

最後一點,就是爸爸媽媽要有良好的心態。很多爸爸媽媽總是喜歡攀比,喜歡用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心態。正確的做法是爸爸媽媽應該和孩子自己比較,只要孩子相對於之前的自己有進步,就應該得到鼓勵。這樣,孩子的成長才有足夠的動力。

另外,平時需要問題的時候,爸爸媽媽也不應該過分的急躁,而是輕鬆豁達的解決問題。我們已經提到了,孩子是發展中的人,自然在成長的道路上也會犯錯誤。爸爸媽媽多一些忍耐,多一些耐心,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重要的。

5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銀鱈魚最適合孩子吃?你被騙了,2種魚比銀鱈魚便宜3倍營養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