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上幼兒園大班了,洗臉、刷牙、吃飯都可以自主完成得很好了,但最近發現他就是不好好吃飯。每次吃飯不是叫了很久都不來,就是吃了一點兒就跑,說得多了他還會把饅頭、米飯到處藏起來。真不知道這是怎麼了?這樣下去,會營養不良影響發育吧?
不愛吃飯的種種原因天生飯量小
很多孩子不願意吃飯,是有先天因素的。有的孩子天生就是給什麼吃什麼,有的孩子卻相反,對食物的口感、味道、色彩等都很挑剔。甚至有的孩子天生脾胃虛弱,需要額外細緻的飲食照顧。
吃飯當砝碼
當孩子察覺到父母對他吃飯很重視並有“無論如何吃飯最重要”的態度時,他就會把吃飯當作一個談判條件,例如:“吃完飯我要吃口香糖”或者“讓我打遊戲我才吃飯”。有時孩子還會將不吃飯當作對父母表示不滿的宣示,出於逆反心理而拒絕吃飯。
貪玩
5歲多的孩子無論是複雜的桌面遊戲還是戶外的多人遊戲都可以很好地玩起來了,不需要父母的陪伴,只要有小夥伴就可以玩上好長時間。這時,吃飯就成了打擾他玩耍、影響他正在玩的興頭上的一件事。這時,孩子就會很反感吃飯。
從容辣媽有辦法白天玩個夠
當白天活動時,要保證孩子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小胃口的孩子通常喜靜不愛動,父母要想想辦法讓他運動起來,可以找些新鮮的活動遊戲帶孩子去嘗試,如扔飛盤、騎小車或青蛙跳……還可以幫他約個小夥伴一起玩,讓孩子感受到運動的樂趣。如此一來,運動量大了,飯量自然就會跟上了。
做速度派偶像
沒有什麼比父母的快速行為更有說服力的了。如果父母審視自己,發現自己就會磨蹭,那麼不妨從此做個速度派。幾次之後,孩子就會習得父母雷厲風行的做法,即使剛開始或許會忘記帶全出門的各種東西,但有了事情可以迅速完成的體驗後,其他事情還可以不斷地完善。
建立規矩
吃飯的一些基本要求和規矩要幫孩子再穩固一下,例如要在指定的餐桌和按時用餐;吃飯前不能吃任何零食;吃飯時手裡不能拿著任何玩具等。如果媽媽的反覆勸告仍然沒有好的效果,那就乾脆讓孩子體會餓一頓的滋味。
保持放鬆
父母在孩子進食的時候心態要放鬆,以遊戲的心態觀察孩子喜歡吃的食物和能夠接受的方式。比如,使用孩子喜歡的形狀、顏色的碗筷等餐具就是吸引他關注食物的一個好辦法。還可以多嘗試一些新鮮的烹飪方式,找到孩子喜歡的食物,慢慢地增加孩子樂於接受食物的種類,讓孩子體會吃飯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