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孕婦會發現自己懷孕後,總想解小便,廁所去了沒多久還想去。那麼,對於孕婦來說,尿頻正常嗎?
正常成人白天排尿4~6次,夜間0~2次,次數明顯增多者為尿頻。對於孕婦來說,由於子宮脹大,壓迫到膀胱,膀胱容量減少會造成小便次數增加。早孕3個月時,子宮在骨盆腔內逐漸增大,膀胱因逐漸受骨盆壁的限制而尿意更加明顯;懷孕3個月後,子宮升到腹腔上來,腹腔軟且寬敞,則膀胱承受的壓力減輕,尿頻現象減輕;孕期超過6個月後,尿頻會更加頻繁,這是因為這一階段胎兒開始超過1500克,子宮受到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日漸膨脹的子宮開始壓迫臨近的膀胱,造成膀胱儲尿量的下降,並且壓迫膀胱,從而產生尿頻。這是生理現象,不需要緊張,也不需要治療。
哪種尿頻需要注意?
尿頻雖然屬於孕婦正常的生理現象,但也別因此而忽略了其他病理的徵兆。如炎症、異物、精神因素、盆底器官脫垂、腎虛等導致的尿頻。
多尿性尿頻:排尿次數增多而每次尿量不少,全日總尿量增多。見於糖尿病、尿崩症、精神性多飲和急性腎衰竭的多尿期。
炎症性尿頻:孕期因子宮右旋,容易壓迫右側輸尿管,致尿液排洩不暢而引發泌尿系統炎症等。這在中醫稱為"子淋",以熱為主要病因,多為心火亢盛、溼熱下注或陰虛內熱。
神經性尿頻:尿頻而每次尿量少,不伴尿急尿痛,尿液鏡檢無炎性細胞。見於中樞及周圍神經病變如癔症、神經源性膀胱。
膀胱容量減少性尿頻:表現為持續性尿頻,藥物治療難以緩解,每次尿量少。見於膀胱佔位性病變、卵巢囊腫等壓迫膀胱、膀胱結核引起膀胱纖維性縮窄。
尿道口周圍病變:尿道口息肉、處女膜炎和尿道旁腺囊腫等刺激尿道口引起尿頻。
所以,懷孕期間如果出現尿頻,要看小便過程中是否有其他伴隨症狀如尿急、尿痛、灼熱、尿不盡、腰痛等感覺,尿液色澤是否正常,有無混濁不清、血尿等症狀,如有異常情況,必須及時到醫院進行病因排查並積極對因治療。
生活中如何避免病理性尿頻的發生?
保持心情愉快、外陰清潔、避免憋尿、節制房事。飲食上要清淡,忌食辛辣,平時要適量補充水分,不要過量,臨睡前1~2小時內不要喝水,晚上少吃利尿性食物,如西瓜、茯苓、冬瓜、海帶、車前草、玉米鬚等。休息時多采取側臥位,防止腎盂、輸尿管因積存尿液而感染。還可以在早孕期開始做縮肛運動,這樣可以訓練盆底肌肉的張力,有助於控制排尿,也可以預防產後的盆底鬆弛導致的性功能障礙,還可以預防孕期和產後出現的用力時會漏尿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