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文|全文共2503字,閱讀時間約4.2分鐘

最近北京的天氣一天比一天冷,週末攢遛娃局時,閨蜜辰辰媽提議:咱們去逛國博吧。這個提議一出就遭到了卡卡媽媽的反對,她給我講起了上週在博物館的遭遇:還沒逛半個小時,卡卡就開始哼哼著:“媽媽,好無聊啊!”

這一說不要緊,妹妹珍珍也說:“就是,咱們去遊樂場吧!”

閨蜜一邊安撫一邊威脅,帶著娃繼續逛,但局面已經有點控制不住了,孩子們開始在展廳亂跑,自己“找樂子”。最後她和老公只能迅速把孩子們帶出博物館。講完之後,閨蜜不忘補充一句:“小孩子真的不適合逛博物館。”

其實在寒冷的冬天,再沒有什麼地方比博物館、展覽館更適合遛娃了。一來溫度適宜,二來場地寬闊、三來孩子還能長見識學知識。但許多父母會有跟閨蜜一樣的顧慮,帶娃逛展館(尤其是歷史類)的博物館,太無聊怎麼辦?孩子太小是不是看不懂?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如何帶娃逛博物館。

多大的孩子能逛博物館?

第一次帶Tim逛博物館,他還是6個月的嬰兒,被我背在背凳中走馬觀花的逛了大都會博物館。但這時的博物館對於他來說,跟公園草地和綜合商場一樣都是被動地接受者。曾經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昆凌曬出帶著小小周逛博物館的照片,圖片中小小周手持照相機正在給展品拍照,那時的他也只有2歲左右。

一方面,2歲的寶寶已經能走得很好,自由的"逛"成為可能。

逛博物館的過程,最好是孩子自主的,如果只是待在爸爸媽媽身上,孩子很難真正主動去探索,自然很容易就會覺得無聊。2歲以後,寶寶的腿上功夫日益嫻熟,可以獨自走很長時間。就拿Tim來舉例子,2歲3個月時我們去西安博物館,他就東瞅西看逛了一個多小時。

另一方面,2歲的孩子有一定的語言能力,可以跟父母溝通參觀內容

帶娃逛博物館的爸爸媽媽,大多想給孩子一些藝術薰陶或者認知啟迪,但是對於2歲以下的孩子而言,無論是去理解展品背後資訊,還是和父母溝通自己的見聞,都會因為語言和認知的發展大打折扣。而2歲以後,隨著抽象能力和邏輯能力的發展,你會發現帶孩子逛博物館的效果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帶娃看展準備很重要

雖然兩歲的寶寶已經可以去逛博物館了,但是如果不準備充分,也很容易出現閨蜜帶娃時的狀況,大人看得津津有味,孩子覺得特別無聊。這是因為除了少部分博物館外,展館的設計大多是面對成年人的,觀看多操作少,而且也不是每個部分都適合孩子去理解。那麼在帶娃去博物館玩之前,需要做點什麼準備呢?

1、 帶著問題去看展

孩子到了2、3歲,相信大家和我一樣,每天都被各種各樣的為什麼環繞轟炸。一會兒問:“媽媽,魚為什麼生活在水裡。”一會兒問:“媽媽,恐龍為什麼沒有了?”。當在被孩子提問時,我們可以把這些問題記下來,告訴寶寶:“我們可以去博物館找答案。”

這樣不僅給了孩子主動探索的機會,讓他們能積極思索,而不是養成把問題拋給爸爸媽媽的習慣。還可以讓孩子帶著“任務”去博物館。把博物館之旅變成有趣的探索之旅。

2、 提前準備“遊覽手冊”

有一次,我們帶Tim去故宮博物院,因為沒有怎麼準備,只是跟著導覽到處轉轉。很快Tim就嚷著要出去。第二次陪表哥去逛故宮之前,我們就讓他們看著網站上的介紹,先自己做一個“路線圖”,圈出特別感興趣的部分。大人的行程完全跟著孩子來走,這樣在逛博物館時,他們會覺得自己是主導,興趣更濃厚。

3、 爸爸媽媽也需要“補課”

在逛博物館的時候,我們通常會租一個電子導覽器,但是大多數博物館都沒有專門給孩子寫的解說詞。因此,如果想要讓寶寶不只是走馬觀花式地瀏覽,爸爸媽媽最好提前做做功課,把孩子感興趣或者比較著名的展品瞭解一下,想想如何轉化成寶寶能懂的語言

Tips:此外,在帶娃逛博物館之前,我們還應該向孩子們普及一些必要公共場所禮儀。比如不能大聲喧譁,隨便跑動,更不能動手去隨便摸文物等等。

學學芬蘭的博物館早教

說到博物館教育,在國內父母的觀念裡,還是時不時帶著孩子去逛逛的選項。而在芬蘭,博物館教育已經形成了成熟的教育體系。在被芬蘭人稱為“知識園”的科學館中,各種“早教”專案一應俱全,這種科學啟蒙下,難怪他們在PISA(全球學生能力國際評價)測試中常年霸榜。下面我們就看看,芬蘭的博物館早教到底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

第一,博物館常作客,薰陶第一位

當我們自以為每個月帶娃去博物館的頻率已經很高的時候,芬蘭的學校乃至父母,早就將博物館作為教室的延伸,有事兒沒事兒往博物館跑。科學、歷史、文學和藝術,都能找到合適的切入點。

盧浮宮館長曾說:博物館是人格精神和個人品位的誕生地,它儲存著人類理解世界的那把金鑰匙。

逛了一次博物館,就希望孩子收穫滿滿,其實並不現實。面對浩瀚龐雜的資訊和物品,很多孩子都難以馬上進入狀態。但如果將逛博物館當作一種日常,讓孩子浸潤在這種氛圍中,他的審美和氣質都會受到有益的影響。

第2, 鼓勵孩子多動手參與

現在很多博物館,不僅僅能滿足"觀看"的功能,為了讓大家更深刻地體驗到文化的魅力,或者更好地理解科學知識,也設定了很多互動環節。在這點上,芬蘭的博物館是走在世界前列,比如在“森林博物館”和“科技館”中,就有像上圖一樣的很多動手操作或親身體驗的環節

在帶孩子逛博物館前,爸爸媽媽可以格外注意一下這些互動性強的展廳,鼓勵孩子大膽參與,讓博物館成為可以愉快玩耍的地方。

第3, 博物館也可以做延伸

如果因為種種原因無法經常帶娃去博物館,我們也可以充分利用每次帶孩子去博物館的機會做延展。比如在芬蘭的課堂上,老師不僅會讓孩子做博物館的參觀報告,有時候甚至還會要求孩子們自己設計博物館。

就像延伸繪本一樣,在帶娃逛博物館時,如果遇到他特別感興趣的點,也可以將這一點當作一個契機,延展出來安排其他的活動。比如在自然博物館,Tim對考古學家挖掘恐龍的活動特別感興趣,在回家後我們就買了一個“考古發掘”玩具讓他有更深刻地體驗。

小辮子媽有話說:

其實,逛博物館更應該順著孩子的興趣去慢慢培養,比如小一點的孩子可以先從動物比較多的自然博物館、地質博物館開始,然後在過渡到互動比較多的科技博物館,在遊覽歷史類的博物館時,最好能先帶寶寶看看相關動畫片或紀錄片,提升孩子的興趣度。

7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追奶不能加奶粉?不!這些情況必須加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