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過家家”彷彿是幾代人都喜歡的遊戲,就連身為父母的你我在我們的童年時期,接觸得最多的遊戲,想必也是和小夥伴們一起玩的過家家。

有個有意思的現象,絕大多數孩子在玩過家家的時候都會爭先恐後的想要當家長。而這種現象隨著孩子長大進入學校,他們會將過家家遊戲中的人物關係變成老師和學生

其實仔細觀察就能發現,不管是在什麼時期玩這遊戲,孩子們都更願意扮演“前輩”的人設。而之所以有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在孩子們心中存在“好為人師”的心理現象。

究竟什麼是“好為人師”?

“好為人師”一詞是出自於《孟子·離婁上》,原句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這句話的意思是“喜歡給他人當老師,並以老師的口氣、姿態和他人講話、指責對方,這是人們的毛病、是一種狂妄”的表現。

身為成年人的我們清楚,自以為是的人很難招人喜歡。

然而,自以為是的情況卻總是會在我們自己的孩子身上出現,他們常常會在對方已經明確表示不想聽的情況下,滔滔不絕地說下去。

孩子為什麼會有“好為人師”的心理?

兒童文學作家、教育工作者單婷婷在其所著的書《兒童微行為心理學》中告訴我們:在孩子所出現的每一個行為背後,都會存在有心理學的解釋。

而孩子總是喜歡“好為人師”這一行為同樣也是如此,也是有其心理上的原因。

如若父母足夠細心的話會發現,當孩子出現“好為人師”這一行為時,如若對方不予理睬,那麼孩子就會一直講下去直到對方給出迴應,否則就會大發脾氣。

其實這是孩子想要引起他人的注意,想要得到他人肯定的行為。當孩子被迴應且認可後,他們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自信,所以說孩子有好為人師的心理並不是一件壞事。

利用“好為人師”的心理培養孩子

1、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

孩子們在滔滔不絕地輸出觀點時,並非是在說一些“無腦”的話,其所說出的每一個字都是經過了大腦認真思考之後才說出的。

因此孩子在“給他人講解”時,其大腦實際是處於在高速運轉狀態家長可以在孩子講的時候向孩子提出一些發散式問題,以此來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2、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孩子在對家長所提出的發散式問題做出回答後,如若有錯誤的地方,家長要學會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向孩子做出解答,要儘量讓孩子在感到有趣的同時弄懂問題。

不要因為孩子錯誤的回答去指責孩子,相反的如若孩子的回答正確,那麼家長則需要明顯地表現出對孩子的認可,及時地去表揚孩子,讓孩子因回答正確而產生自豪感。

這樣做不僅能夠增強孩子的信心,更能夠激發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

3、培養孩子思維邏輯及語言表達能力

孩子要想將一句話表達清楚,在其所講的內容中一定會存在有一定的排列邏輯,如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等。

孩子在“教授”他人某一事物時,為了讓別人明白自己所講,更會注重自己的表達方式。

因此家長在生活中滿足孩子“好為人師”的心理,其實也是在鍛鍊孩子的思維邏輯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4、增強孩子對知識的掌握

細心的父母會發現,孩子們出現“好為人師”這一行為,往往是在他們習得了某一知識點後,想要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知識儲備,所以才會以老師的姿態向他人進行知識輸出。

對此,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可以以孩子學過的知識為基礎,來向孩子提出一些問題要求其進行講解。

孩子講解的過程中,他們能夠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梳理,並增強對這些知識的掌握程度。

其實有“好為人師”的心理並不全是“自以為是”,也是一種想要分享知識的渴望。只要父母們從小教導孩子成為一個謙虛的人,就不用擔心“好為人師”的心理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換一個角度看待這一問題,只要運用好“好為人師”的心理,就能夠培養孩子的各項能力,如自主學習、邏輯思維、語言表達等。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孩子做出的解答如何,父母都不要忘記去鼓勵孩子,以提高孩子的積極性。

9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0-2歲繪本書單:讓孩子認識書並愛上它是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