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作為一個資深的“退堂鼓表演藝術家”,這麼多年了,我堅持最久的一件事就是看孩子寫作業!

我兒子在班級中也就是中等成績,我是生怕他哪天一放鬆就變學渣了!

所以,這麼多年一直陪孩子學習,默默期待孩子能逆襲成學霸。

後來和一位資深的老班主任溝透過,她跟我說:

“孩子能不能成學霸,是能看出來的,有學霸潛質的孩子,身上會有3種特徵,要是沒有,家長就要往這方面培養!”

一、喜歡提問

班主任說:喜歡提問的孩子,往往是愛思考的孩子。

孩子越是勤奮的學習、認真的思考,就會發現越多無法解答的問題。

就像“勤學好問”這個詞說得那樣,努力學習、虛心求問,孩子獲取的知識更多,成績自然會上升。

家長要是發現自家的孩子特別喜歡提問,一定要多鼓勵他、認可他的問題

就像將三個兒子都培養成斯坦福學霸的陳美齡,就曾分享過,兒子們有問題來問時,自己就算是在炒菜時也會先關火,而不是敷衍孩子不知道、或者讓他們等。

二、遇到問題肯花時間鑽研

都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其實學習也是這樣,遇到點難題就放棄,想著“我不會”的孩子是很難成為學霸的!

班主任也說,她帶過很多學習成績很好的孩子,都具有肯鑽研的精神。

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上看,孩子都會有“畏難心理”,想要克服就要先接受自己是“不完美”的。

家長要接受孩子會做錯題的現實,別給他太大的壓力,當孩子遇到問題時也不要直接幫他解決,嘗試教孩子方法。

讓孩子能嘗試自己解決問題,養成遇到問題不退縮、肯鑽研的好習慣。

三、喜歡看課外書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班主任說,現在《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小學生6年的課外閱讀總量要達到145萬字。

重視課外閱讀不僅是為了完成《課程標準》的要求,而是因為閱讀可以提升孩子理解能力、邏輯能力、專注力、記憶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喜歡看課外書的孩子,通常知識儲備更豐富、理解能力更強,知道的多、學得還快,當然成為學霸的機率就更高。

根據查爾斯教授的研究,想要發展孩子的閱讀能力,最好是能從2歲前讓孩子接觸書本,而閱讀關鍵期是6-9歲也就是小學一至三年級。

這個階段孩子要學會如何閱讀。

很多家長覺得,閱讀不就是認字就行嗎?還用學嗎?

識字確實是閱讀的基礎條件之一,但是現在識字的人那麼多,難道人人都有閱讀的習慣嗎?

可見,閱讀不是光認字就行的,尤其是9歲前的孩子,根本不懂閱讀有什麼好處,他只知道什麼好玩就喜歡什麼,家長逼著做的事情糊弄糊弄就行了。

所以要讓孩子學會閱讀,不是逼孩子看書,而是要找孩子的興趣,利用興趣吸引孩子主動看書、養成習慣。

#育兒有方法#

7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英國耗時70年發現:影響孩子成功的因素有三,與智商高低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