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傳統的認知中,大部分家長都將孩子能否成功與孩子的智商聯絡在一起,好像高智商的孩子將來成功的機率一定比普通孩子要高。
但實際上,英國科學家耗時70年,對七萬名孩子跟蹤調查得出的結果卻證實:影響孩子成功的因素有三個,與智商高低無關。
英國相關的機構在二戰結束後製定計劃,原本是為了瞭解當時的婦女生育孩子的感受。
科學家們從1946年開始,對近7萬名受訪者進行了長達70年的調查,這個調查直到2016年才結束。
這場調查從孕期就開始了,實驗人員會詢問寶媽很多細節問題,比如:
“在懷孕期間,你是否每天都得到了額外配給的一品脫牛奶?”
“你在哄睡孩子的時候,誰照顧你丈夫?”
........
當孩子出生後,研究人員對孩子進行了長期的跟蹤調查,同時收集了他們的DNA資訊。
而經過了70年的調查後,實驗人員得出了眾多意想不到的結論,其中就包括:
沒有資料表明成功與智商高低有關,而幾乎所有的成功人士身上都有另外的三個共同之處。
共同點一、父母的教育方式研究透過在3歲時進行的一次教育測試發現,出生在貧困家庭的孩子,受教育程度要比富裕家庭的孩子落後一年。
而這些孩子在長大後,在學校的表現更差、工資水平更低,甚至壽命更短。
但也有一些孩子成功逆襲,從貧困中脫離了出來,這些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或多個負責任、關心孩子、對生活充滿積極的態度的父母。
就像董卿說過的一句話: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是我們無法決定的,甚至成為什麼樣的人都是我們無法決定的,但是養出什麼樣的孩子是我們可以決定的!
共同點二、專注力馬克·吐溫曾說: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專注於某一項事業,就一定會做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
研究發現,很多智商高的孩子,能力突出、興趣廣泛,但缺少對某一領域或某一項事業的專注度,導致他們經常半途而廢。
而一些智力並不突出的孩子,若是肯專注於某一領域,往往能取得一定的成就。
共同點三、喜歡閱讀研究中還發現,那些為快樂而閱讀的孩子,往往在學校有更好的表現,更優異的成績,在工作中也更容易獲得成功。
什麼是為快樂而閱讀呢?
說白了就是喜歡看書,沒事就主動翻翻書、畫冊、雜誌什麼的。
著名的投資人查理·芒格(巴菲特的搭檔)也說過:“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一個都沒有。”
看到這,很多家長可能要犯愁了,孩子不喜歡看書怎麼辦呀?
其實,孩子不是不喜歡看書,只是不喜歡被逼著看書、看不喜歡的書!
孩子都喜歡做有趣的事情,只有能讓他感興趣的書才能讓他愛上看書。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兒子近幾年的書單,比較對7歲-10歲孩子的胃口!
《爆笑科學》
主題:小學生課外閱讀、科普、漫畫(共8冊)
《爆笑科學》這種題材幾乎沒有孩子能拒絕,它以漫畫為載體,以孩子的同齡人(幾個10歲的小朋友),配合驚險刺激的情節,再加上科普內容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我兒子看得津津有味不說,他身邊的朋友也都或買或借幾乎,就沒有不喜歡的!
《歷史畫中話》
主題:課外閱讀,歷史科普、漫畫(共20冊,分兩輯)
它按照時間遠近將歷史中流傳的故事透過漫畫的形式展現,人物活靈活現、故事跌宕起伏,特別吸引人,有時候我翻起來也不願意放下。
不過,這套漫畫中的形象可能更適合男孩子的審美,兒子朋友中的女孩都說裡面的人物醜。
我家孩子現在看了兩輯,第一輯包括遠古時期、夏商、西周、春秋、戰國、東周;
第二輯包括秦帝國、西漢、東漢、三國。
整套書看下來,孩子瞭解了一百多個歷史典故,認識了不少歷史上的人物,更是懂了不少道理。
《小學生人文旅行讀本》
主題:人文地理科普讀物、課外閱讀(4冊)
這套書以主人公“米加”環遊世界的遊記為題材,透過米加的描述幫孩子瞭解世界72個國家。
書中將每個國家的內容分成了三個板塊:
①米加的遊記,記錄風土人情;
②知識大闖關,與當地相關的地理、歷史、自然、人文等問題。
#育兒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