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養娃真的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說起帶娃的艱難事情,當媽的可能三天三夜都說不完。其中哄睡和吃飯可以並排第一。遇到“飯渣”寶寶,只有當媽的才瞭解那種痛苦,太容易崩潰了。每次吃飯要麼逼瘋自己,要麼惹哭孩子。還有的家長採取粗暴的打罵模式,於是,身邊的人都給寶媽們建議:不吃就不吃了,餓一頓就好了!

但是,這樣真的管用嗎?有的孩子確實餓一頓之後會好好吃飯,但是一頓兩頓奏效,時間一長,孩子就又回到了“飯渣”的狀態。事實上,和粗暴的打罵一樣,餓一頓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懲罰方式。

很多父母一提到孩子不好好吃飯,就表現出很焦慮的心情,同時認為這是孩子調皮不聽話的表現。其實,這樣想的父母真的是錯怪孩子了。據不完全統計,1-7歲的孩子,挑食、偏食、不好好吃飯的比例佔40%左右。

孩子出現這種問題,除了生病食慾不佳的特殊情況外,問題的根源還是在家長的養育方式上。家長要找到問題,對症下藥,才能徹底解決孩子不肯吃飯的問題。

1、飯菜過於單調

很多家長由於工作比較忙,沒有時間花心思給孩子做飯,每天吃的飯菜比較單調。大人們每天吃同樣的飯菜還會吃膩,更不要說挑剔的孩子們了。家長可以經常改變食物的花樣。同時,也可以在食物的造型上花點心思,做一些孩子喜歡的卡通造型,比如把饅頭做成小豬、小兔的模樣,讓吃飯更有儀式感。

2、飯菜不合口味

家有老人的都會有一種想法,覺得孩子不吃鹽就沒有力氣,會在做飯的時候偏重口味。孩子味蕾發育需要一個過程,口味剛開始要清淡,然後慢慢加重。如果家長早早的就給孩子吃重口味飯菜,等孩子適應了之後,就會難以接受清淡的飯菜了。

孩子在一歲以內不需要額外新增食鹽,3歲左右要保持清淡的飲食,儘量讓孩子的食物保持原汁原味。同時,儘量讓孩子少吃零食,因為零食中有各種新增劑,還會增加孩子的飽腹感。

3、運動量不夠

除了人體基礎代謝外,體力活動是人體能量消耗的主要因素。如果孩子平時的運動量過少,腸胃蠕動也會相對緩慢,自然吃的飯就會少。家長要多帶孩子運動,建議每天至少一個小時的運動時間。

除了這些之外,一些良好的用餐習慣也要培養。吃飯的時候不要看電視,更不要追著餵飯。如果孩子飯量正常,即使吃不完也不要逼迫。堅持下去,孩子自然就會從吃飯困難戶變成“飯霸”娃!

2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預產期下個月中旬,大家都準備的什麼品牌奶粉和尿不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