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媽,我家寶寶4歲了,已經上了一年的幼兒園,但是最近我發現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十分不好,一點也不聽話。老師經常反映孩子各種問題,說實話我現在都不好意思去幼兒園接我家孩子了,是不是就讓我嗎去幫忙接接。
但是這也不能從根本上上解決問題,孩子之前在幼兒園很聽話,表現良好,也不知道怎麼越大越不省心,幼兒園的老師也反應過這一狀況,我也教育孩子好一陣子了,都沒有效果,想問下當初你家寶寶也有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嗎?你都是怎麼解決的呢?希望你能給我一點建議。
這樣的場景在生活中很常見,這個時候很多的父母都急著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比起解決的辦法父母更應該要注意的是孩子為什麼不聽話?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
一般對於零到六歲的孩子,他們所有的情緒幾乎都在自己身上,也就是說他們所有的熱情以及注意力都投入在了自我建設之中,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個,孩子們才會開始形成一個完整的自我。當孩子們有了自我的一種意識之後,他幹什麼事情都會堅持自己,他知道我和別人是有差別的。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們往往會比較明顯的接觸到孩子的兩個階段:
“要”的階段這個階段屬於執拗敏感時期,因為是自我的一種萌芽時期,所以孩子們會開始順著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
就好比一個孩子在沒有進入執拗敏感期的時候,家長們給他們吃什麼,他們就吃什麼,但是孩子們一旦踏進了這個敏感期,他們就會知道自己想吃什麼,不愛吃什麼,於是就會要求父母給自己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吃。
要是父母不同意的話,孩子們就會大哭大鬧,直到自己的父母順應了自己的要求才肯罷休。
“不”的階段
這個階段屬於自我秩序的敏感時期,同樣也是擁有自我的需求,但是在堅持自己需求的同時,他們還學會了對別人說“不”,這也正是孩子們自己建立自我規則的時候,也往往是不聽話最主要的來源。
這些都是孩子們自身不聽話的一些因素,當然要讓孩子表現出不聽話,也會有一些外界因素的刺激,這些刺激就是來自於老師以及家長們的話語。
當掌握了正確溝通方式之後,孩子們的這種叛逆和自我表現效果則會小的很多甚至可以做到聽話的結果。
“不”字開頭,你就錯了當孩子經歷了“要”和“不”的兩重經歷之後,自身就會變得很叛逆,日常生活中就更容易和大人們發生衝突。
一個幼兒園的老師有一次給家長們開會提到,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時,我們首先要學會使用積極正面的語言,這位老師隨後還做了一個實驗,她給每一個家長都發了一張白紙條,讓家長們寫下自己平時最長對孩子下達的指令。
家長們寫完之後,老師收集起來一看,上面大多數的指令都是差不太多的,幾乎都是什麼“不許跑太快了!”“不許哭了!”“不能吃!”等等的話語。
接著老師把裡面的一些紙條內容讀出來之後,大家驚訝地發現,大部分人的指令都是用“不”字開頭的,並且這些都是在孩子們犯錯之後說的。
於是老師又讓家長們做了一個遊戲,規則很簡單,老師來扮演父母,而這裡的家長們扮演孩子,接著老師讓家長們閉上眼睛,隨後開始下達指令:“不許吃飯”、“不許站起來”,一聲聲的指令下達,家長們也開始逐漸了解孩子們了。
因為當聽到這些指令之後,家長們第一反應也是“越不想讓我幹什麼,我就越要幹什麼”。
所以孩子的“不聽話”也是需要一些契機才能夠施展的,同時作為父母我們也需要給“不聽話”重新定義一下,這不是孩子們的壞習慣,而是一種自主獨立的天性,把“不聽話”這三個字從我們的腦海中剔除。
就好比一個家長反覆叫了孩子六七次吃飯了,孩子才肯從屋子裡面走出來,這個時候家長往往會給孩子貼上一個“不聽話”的標籤,但是假使你不去以這樣的標籤定義孩子,你就會從另一個角度發現孩子這麼做的本質需求是什麼。
孩子“不聽話”的本質需求零到三歲此時孩子們對於自己的視覺、模仿、自我意識、手等等都是很有好奇心的,當父母抓住這些重點之後,再讓孩子們去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就會容易得多了,因為孩子們也正好在這個方向很感興趣。
三到四歲這個時候孩子們更注重語言、色彩、人際關係、思維等等事物,所以從這個時候開始,孩子們基本上對口腹之慾的需求不是很高了,家長們就不要再將不好好吃飯的孩子當成是不聽話了。
四到五歲這個階段孩子們對性別、情感、音樂、身份、符號等事物很感興趣,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們更容易“冒犯”他人。
五到六歲此時孩子們對社會、實驗、收集、動植物是很感興趣的,所以他們在這個階段喜歡往外面跑不喜歡待在家裡面,更願意去探索,所以父母在此時不要一味的去控制孩子,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也是有他們天性原因的。
說了這麼多,有人就會說了,這都是孩子們的天性,我們做父母的就完全不管了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約束是要有的,但是要把握方式和度量,畢竟好的習慣都是父母們教育成的。
面對孩子不聽話時,父母要這樣做父母多跟孩子商量孩子即將要做的事情。萌萌是一個五歲的小女孩,她特別喜歡看動畫片,每天一看就一發不可收拾了,但是萌萌的父母從來沒有跟萌萌生過氣,而且萌萌也不會覺得父母很煩,原因就是萌萌媽每次在萌萌要看動畫片之前都會和她協商,比如“你先看半小時的動畫,然後過來吃飯好嗎?約定好了哦。”等等,如此一來,萌萌也願意去遵守跟父母的協商。
面對約定好的事情,父母不要心軟有些時候,家長們跟孩子約定好一件事情之後,孩子們投入過頭了,就不願意按約定結束,這個時候家長們去催促孩子的時候,孩子就可能會大哭大鬧,有的父母就招架不住了,開始縱容孩子。這樣就相當於父母也不遵守約定,孩子看到父母讓步的話,就會覺得父母說的話一點也不管用,從此再想要跟孩子約定就很困難了。
我表姐家的孩子就是這樣,原本約定好幾點鐘來吃飯,但是孩子做事太投入了,沒有按照約定,表姐過去催孩子,但是孩子就是耍脾氣不去,最後表姐實在沒辦法,就隨著孩子了,從此表姐說什麼孩子不聽。
孩子故意不聽話,父母們要冷靜談心並不是所有的孩子在聽話的路上都很順利,有的時候孩子就是故意的不想去聽話,道理他都懂,他其實就是想得到父母的關注,這個時候要是父母沉不下心的話,開始吼罵孩子,以後孩子就更不想去聽話了。
我們可以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然後冷靜的把孩子叫過來摟在懷裡,心情氣和的跟他們交流為什麼不停父母的話,慢慢的分析原因,只要達到了孩子們的目的,他們自然就會乖乖聽話了。
所以,孩子不聽話,不論在什麼地方,父母都需要讓自己變得冷靜,,當然父母是孩子們最好的榜樣,以身作則給孩子們樹立方向,孩子也會慢慢的跟隨父母的腳步,走向正確的道路。
家長們要始終堅信只有不會指導的師傅,沒有指導不了的徒弟,在家長和學校的共同努力下,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