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聾兒很可憐
幾天前,一個助聽器店長找到我們,說有個聾兒求助,目前這個孩子4歲多,已經佩戴助聽器,但是近期聽力下降的厲害,查出前庭聽力神經問題,高頻音損失嚴重,原有佩戴的助聽器已經滿足不了聽力需求了,必須要介入人工耳蝸,但是這個孩子家庭比較困難,因此耽擱了下來。
再過3年孩子就要上小學了,媽媽現在想先進行語言康復訓練,怕耽誤孩子將來的學習程序。
助聽器的店長找到了我們,問有什麼辦法?
雙耳聽力損失108-103,高頻音幾乎都聽不到,這是典型的極重度的神經性耳聾。在做人工耳蝸之前,進行語言康復訓練幾乎不現實。
有些聾兒家長可能有誤區,認為孩子佩戴了助聽器,就能進行語言康復訓練,助聽器只要能聽到聲音,孩子就應該學會說話。
語言訓練和聽力的關係聽力損失導致語音障礙,表現為發音含糊不清、發音不準等現象是比較常見的。實際上對於重度或極重度聽力障礙患者來說,如果聽力損失完全影響了兒童語言發育過程,由於基本聽不到聲音,孩子是基本不能學會說話的,而如果是中輕度聽力障礙,由於聽不清也會說不清。
聽力損失可以分為輕度聾、中度聾、重度聾和極重度聾,損失在26~40分貝以及41~50分貝,我們分別稱為輕度聽力障礙和中度聽力障礙,實際上幼兒如果發生了中輕度聽力障礙,幼兒同樣可以聽到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聲音,會對聲音做出反應,
但是,家長根本無從知曉孩子聽到的聲音和我們聽到的有什麼區別,除非進行精確的檢查,一旦開始學說話,他說出話實際上也是對他聽到的聲音的驗證。因此輕度聽力障礙的孩子能夠聽到大部分聲音,也能學會說話,但某些發音可能因為聽力方面的欠缺,導致他們從模仿時就學錯了。
因此,很多家長根本想不到孩子說話的問題是聽力損失引起的,以為只要能聽到聲音,並且能聽懂別人說話的意思,就認為孩子的聽力是沒問題的,從而把孩子說話的問題聯想到別的原因上,卻得到不結果。
如果孩子說話不清楚,又找不到其他原因,聽力損失是一個可能性,不妨聯絡我們測一下音,有必要可以進行一下更深入的語音檢查,確定是否確實是這個原因引起的,以便助聽或直接進行語言訓練得到正常的發音,對於聽力損失較小的情況,根據具體情況有時可能不需要助聽就可以透過語言訓練得到正確的發音,而大部分聽障患者在助聽後也需要進行語音訓練才能得到正確的發音。
那個重度聽障的孩子,為什麼很難?實際上聽力障礙分三種:包括傳導性耳聾、神經感應性耳聾和混合性耳聾。傳導性耳聾一般可以用藥物或手術治療得到正常的聽力,而神經感應性耳聾及混合性耳聾多需要進行助聽。
像那個4歲的孩子一樣,一些極重度,且神經性耳聾就要另眼看待了。
這樣的孩子進行語言訓練,其實難度比較大,因為他們缺失對高頻音的感知,雖然語音的主要能量在其低頻成分中,但高頻成分對言語清晰度有很大作用。特別是很多高頻音區的聲母,因為聽不到,聽不清,訓練起來的難度不小。
對於高頻段聽力補償不理想的聾兒來說,其言語清晰度較差是很常見的,因為這部分聾兒對一些高頻率的語音只能獲得超音位音段的資訊,由於獲得聽覺資訊的不全面,在語訓中語音清晰度的提高較慢。而這些音位的補償,可能需要耳蝸來完成,在沒有做到聽力補償到位之前,所有的語音訓練可能都是無用功,不啻於盲人摸象。
最後科普:為什麼聽力損失會導致說話不清楚?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說到聽覺系統在學說話過程中的作用。發音首先是透過大腦下達指令、呼吸系統提供動力引起聲帶振動、再透過舌、顎、咽等部位對發出的聲音進行調節發出複雜多變的語音,而想要判斷自己的發音是否正確,那就要透過對比自己發出的聲音和聽到的別人發出的聲音,對於開始學說話的幼兒來說,聽不到自然無從對比,聽不清別人的正確的語音,所對比的就會是聽不清楚的聲音,自然就會說不清楚。舉個例子,戴耳機聽歌的時候很多人說話聲音會不經意地變大,這就是因為在耳機中噪音的影響下,要放大自己的聲音,才感覺自己聽到的自己說話聲音的音量是正常的,實際上在別人聽來卻比正常聲音大了很多。因此,不僅僅是兒童在學說話的過程中發生聽力損失會導致發音的問題,即使語言發育完成以後,長期處在聽力損失的情況下,也可能導致原本準確的發音動作變得不再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