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孩子面臨的是整個急功近利的大環境,家長所做的是要給孩子應有的庇護,儘可能改變劣勢,鼓勵他在任何環境下都保持自信心,讓他可以逆境而生。
能力不足的孩子,常常感到困難可怕,難以面對,想要逃避。
家長必須以身作則,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鼓勵孩子不要灰心喪氣,失去信心,孩子才可以堅定信心。
日常生活中,家長應當讓孩子為自己的生活服務,比如自己洗襪子、疊衣服等小事,這些小事可以培養她自立的能力和精神。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不要讓孩子做他無能為力的事情,要經常讓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幫助孩子變得獨立和自信。
當孩子對父母說“我是笨蛋,我是傻瓜”時,父母不可以只是說些安慰的活 來指導孩子。
須知道孩子說這些話的時候,往往都是想得到父母較客觀的反應, 父母能夠幫助他的唯一辦法是鼓勵他,而不是安慰他,或者幫助保持他的自憐 心。
父母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對失敗的承受力。
父母要告訴他失敗的原因並鼓勵他自己解決。
當遇到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時,父母要讓他知道不可能事事如意,對他的任性要求父母是不會答應的,同時要讓他反省,懂得自制。
父母可設定一些可以實現的目標給孩子去傲,當他成功了,不要一股腦地給他許多讚揚,或者告訴他,他有多麼偉大。
相反應該對他說:“你現在這樣做,就對 了。
這種話,對這個孩子,甚至更大的孩子都會有很大的鼓勵作用。
#家庭教育#
#父母身旁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