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青春期可以說是親子關係的"高危期",父母和青春期孩子相處的時候,少不了磕磕碰碰。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不用父母管;父母覺得孩子叛逆了,要管得更加嚴格,不然孩子容易走上歧途。

結果就導致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差,吵架鬥嘴甚至是冷戰。而在青春裡的孩子,通常都會覺得媽媽最惹人厭。

孩子到了青春期,為什麼覺得媽媽最惹人厭?

威廉·格拉瑟在《選擇理論》講到:"親子關係中,父母唯一能控制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因此,父母一定不要想著控制孩子,就算控制了孩子,孩子心理上會與父母越來越疏遠。"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卻喜歡控制自己的孩子。在一件事情上,父母覺得孩子應該要聽自己的意見,然後以過來人的身份給孩子講道理,試圖控制他們的意志。比如父母告訴孩子,不要總是和某個某個朋友往來,小心被帶壞;或者是不要看那麼多課外書,要多寫作業。

除此之外,有的父母還會說我辛苦養大你不容易,每天起早摸黑打工賺錢,讓孩子多理解父母多聽話。這種行為,在心理學上叫做"內疚感控制",又稱"內疚教育"。每個人,包括孩子,都有自己的道德標準。若自己違背了這個標準,就會產生內疚感。內疚教育可以增加孩子的負罪感,家長便利用孩子的"內疚感"去教導、控制孩子

而青春期的孩子,心理生理開始發育成熟,他們有了自己的意思和判斷,覺得自己該獨立了,可以脫離父母生活,也應該要擁有更多決定事情的權力等等。當父母試圖用各種手段去控制孩子的時候,"控制"和"自由"就會形成對立。

1)媽媽在家裡更多扮演管孩子的角色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的家庭裡媽媽總是和孩子的關係更加親密,或者是更加操心孩子的事情。因為家長裡短,每天吃什麼、做什麼,洗衣做飯等事情,大多數是由媽媽來完成的。由於常年累月照顧孩子,媽媽對孩子的照顧更加細微。

天氣冷了,孩子追求時尚不想穿秋褲,媽媽怕他們著涼,硬是要讓孩子穿上秋褲;又或者孩子今天胃口不好不想吃飯,媽媽就硬要孩子多吃兩口。這種事無鉅細的照顧和關心,在孩子眼裡就是對自己生活的干涉。至於爸爸,他們很少管孩子的生活,所以孩子對爸爸沒有那麼反感。

2)媽媽更加感性

女人的感性思維比男人強很多,孩子身上一件小小的事情,都有可能讓媽媽感慨半天。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感覺,孩子突然變得不愛和爸媽說話、放學回到家就躲在房間裡,不像小學那樣喜歡分享在學校裡遇到的事情。感性的媽媽覺得孩子和自己疏離了,心裡產生不捨得的情緒。

而爸爸對於孩子的變化倒是看得比較開,男人本來就偏理性,看到孩子慢慢長大獨立,他們會覺得是好事。但媽媽容易想多,覺得孩子是不是討厭爸爸媽媽,獨立的時候會不會誤入歧途等等。所以在生活中才會處處找"存在感",引發孩子對媽媽的反感。

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要怎麼和他們相處呢?

1)不要過度干涉孩子的生活

就像網上說的一樣,"孩子需要父母指點,但不需要父母指指點點"。孩子還小的時候,因為對世界認知不足,需要父母的呵護和照顧。這個時候,父母對孩子生活的干涉,可以起到引導的作用,幫助孩子規避很多危險。

但是孩子到了青春期,他們已經懂得很多道理;雖然對這個世界認知還不夠,但是這個時候的孩子,已經可以獨立思考問題了,父母就沒必要過多幹涉孩子的生活。比如不要總是在孩子耳邊叮囑那些已經強調過百八十遍的道理。

2)尊重孩子,平等交流

薩提亞家庭成長體系中強調:"如果一個家庭裡,孩子面對父母的管束和控制,那麼在孩子青春期極有可能會用叛逆,或者有偏差的行為去對抗父母。但父母卻依然會固執地用自己的權威去要求和打壓孩子,於是孩子轉而用極端的方式去爭取到本應有的尊重。"

這種極端的方式,大多表現為自殘或者是透過暴力去反抗父母的控制。所以說,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父母要懂得尊重孩子。比如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覺得自己是家裡的權威,就無視孩子的意見;和孩子交流的時候,要保持平等的態度,當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尊重後,他們才更願意接受父母的意見和建議。

3)不要窺探孩子的隱私

有很多父母就接受不了孩子在慢慢獨立,並且遠離自己的事實。他們渴望掌握孩子的一切,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採用一些不提好的手段,比如窺探孩子的隱私。當孩子不和父母交流的時候,這類父母就會想方設法檢視孩子的手機聊天記錄、日記等等。

雖然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但這種窺探隱私的行為一旦被孩子發現,那麼對親子關係是一次很沉重的打擊。孩子心裡不再信任自己的父母,導致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

結語

有人說過,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慢慢遠離父母的過程。孩子變得獨立,不再依賴父母,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階段。父母應該要理智看待這個問題,不要過於緊張和著急,以免引發孩子對父母的反感。

18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讀英文繪本丨有聲丨Freight Train 火車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