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上週末,堂兄堂嫂帶著他們7歲的兒子果果到家裡來玩。吃飯的時候,果果把他喜歡的食物全部都放在自己一個人面前,不讓其他人吃。堂兄和堂嫂臉上當時就有些掛不住,就批評了孩子,孩子不僅沒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還頂起嘴來。

我和老公趕緊打圓場,這才避免了一場災難。

吃完午飯,大家在陽臺喝茶,我在一邊作陪。果果見到什麼都拿起來看看,完全沒把自己當成客人。他爸爸語氣比較重的批評果果,果果就用同樣的語氣懟了回去。

我想這樣的場景在他們家裡應該很常見,以至於到我家裡都沒有絲毫收斂。果果也完全沒有意識到他錯在哪裡。堂哥堂嫂可能每次孩子犯錯誤就是打罵孩子,卻從來沒有教育果果應該怎樣做才是對的。孩子沒有意識到錯誤卻捱了打,自然是有情緒的,以至於準備和他爸幹一架。

正常情況下,7歲的孩子基本的禮儀應該都會,至少應該在大人的提醒下完成的很好,但是果果挨批評的時候完全沒有這樣的自覺,反而暴跳如雷。這樣的溝通方式,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不僅不能與父母好好相處,還可能自尊心極強,接受不了批評;在學校裡也很有可能不會和同學相處。

如果孩子出現了這樣的情況,父母就應當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和孩子的相處方式出了問題。

俗話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有的家長面對同事,陌生人時,可能都客客氣氣的,但是面對自己的孩子,本性就暴露無遺,暴脾氣,打罵孩子,批評孩子的人格。久而久之,孩子就把父母的樣子學了十成。孩子從小在這樣的家庭氛圍長大,他學會的溝通方式也只會是吼叫,因為沒有人和他好好說話,他甚至不知道怎麼好好說話。

等到孩子踏進學校時,用這樣的方式和同學溝通,非常容易引起同學的反感。最可悲的是,沒有人教他,孩子根本就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在哪裡,他無從改變。同學因為他的不講道理,亂髮脾氣又和他產生了隔閡,孩子就更加的孤僻,不合群。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教育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父母一定要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耐心地和孩子溝通和交流。如果孩子犯了錯誤要直接指出孩子的錯誤,並幫助孩子改正,而不是去打罵他,甚至是辱罵他的人格。在溫暖的家庭氛圍長大的孩子更容易和別人友好相處。

3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專注力太差,大多和干擾有關,想矯正務必要多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