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似乎猶愛造神運動。這些“神”來自於各行各業,從專業權威到學術泰斗,從商業精英到娛樂明星,都擁有一大批的忠實擁躉。
在育兒界也有大量這樣的“神”,無數家長趨之若鶩,相信這些“神”的教育方法一定正確,一定能拯救自己的孩子。
華生:能把嬰兒訓練成任何一型別的人約翰·華生是美國鼎鼎大名的心理學家,行為心理學的創始人。
他在1920年,對一個只有8個月大一點的嬰兒“小艾伯特”進行實驗。華生先在小艾伯特身邊放了很多毛茸茸的小動物,如小白鼠、小兔子、小狗等。只會爬行的小艾伯特很喜歡這些小動物,華生用了2個月的時間,讓小艾伯特和這些毛茸茸的小動物建立了親密的情感聯絡。
接著,華生把一隻小白鼠像往常一樣放在小艾伯特的身邊,當艾伯特開心的想要和小白鼠接觸的時候,華生突然在他背後重擊一根大鐵棒,發出巨大刺耳的聲音,當場嚇得小艾伯特劇烈抽搐、哇哇大哭。
反覆幾次試驗之後,只要小白鼠出現在小艾伯特的身邊,他就會立刻放聲大哭並試圖躲避。
在華生用其他動物實驗幾次之後,小艾伯特已經開始恐懼所有毛茸茸的東西,不管是小白兔還是小狗,那些曾經給小艾伯特帶來愛與快樂的小動物,現在只要放到小艾伯特的身邊,他就會立刻開始恐懼並哭泣。
小艾伯特的恐懼反應,讓華生興奮異常,他據此撰寫了一篇論文,認為人的行為,是可以被訓練出來的。
華生的論文一出來就震驚了全球的教育界和心理學界,在當時華生被公認為歐美最偉大的教育家。之後,華生以按照成人的需求對孩子進行行為訓練為核心思想,提出了哭聲免疫法、延遲滿足法、嬰兒獨立完整睡眠法等一系列看起來“先進前沿”的育兒辦法。
華生甚至對世界宣稱:“給我一打健全的嬰兒,把他們帶到我獨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證,在其中隨機選出一個,訓練成為任何我所選定的任何型別的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商人,或者乞丐、竊賊,不用考慮他的天賦、傾向、能力、祖先的職業和種族”。
華生的子女:多次想要自殺華生倡導了一種行為矯正式的兒童養育體系,他把孩子當作機器一樣訓練、塑造和矯正。華生認為對待兒童要尊重,但是要超脫情感因素,以免孩子養成依賴父母的惡習。華生的理論影響了美國整整一代兒童,包括他自己的孩子,都是在這種風格的教養實踐中長大的。
然而,他的兒子們對華生的描述卻是這樣的 :“沒有同情心和情緒上無法溝通的。他不自覺地剝奪了我和我兄弟的任何一種感情基礎”。
他兩個兒子都是帶著心理創傷長大,都被嚴重的抑鬱症所困擾。他痛苦的大兒子雷納背叛了行為主義而選擇學了精神分析,成了精神分析家。也許是童年匱乏情感的創傷太嚴重,精神分析也未能拯救雷納。雷納曾多次自殺,後在三十多歲時自殺身亡。
華生與前妻的兩個孩子也生活得不好,女兒多次自殺,兒子一直流浪,靠華生的施捨才能生活。
倡導並踐行“行為主義嬰兒訓練法”的華生家族,悲劇同樣在第三代延續:在華生的外孫女Mariette記憶中,媽媽Mary沉默易怒,秘密酗酒,並曾經多次試圖自殺。Mariette自己也是酒精成癮者,也曾多次考慮自殺。
之後經過幾十年的追蹤研究,研究者們發現經過長期的“哭聲免疫法”等華生育兒方法養大的孩子們,成年後輕則睡眠障礙,重則人格障礙,至此華生倡導的育兒法開始被歐美深深反思和摒棄,其創始人約翰·華生也被評為美國人最討厭的人之一。
華生育兒法仍在中國流行約翰·華生從美國最偉大的教育家變成了美國人最討厭的人,在半個世紀內經歷了神起、神滅的過程。
但畢竟曾是“神”,他的影響依然巨大,到目前很多在中國家長中流行的育兒方法,仍屬於華生的育兒體系:
如果孩子摔倒了,越哭越不要理他,孩子哭夠了自己會站起來的,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會更加的獨立自強;
孩子夜哭不用理會,採用哭聲免疫法,這樣他們就能學會自己睡整覺了;
孩子越想要什麼東西,就越不滿足他們,這樣他們就能學會延遲滿足了;
......
華生的育兒方法因為見效快,讓家長們省心省力,一度風靡全世界,可華生理論漠視孩子的情感需求,對孩子進行冷酷訓練,也會導致兒童的心理出現極大的扭曲和異常。
如今,在歐美生育的媽媽都會得到助產士和醫生的“親密育兒”的建議。親密育兒,按需餵養,已經成為歐美國家最基本的共識。
在全世界極負盛名的行為心理學創始人約翰·華生都因為自身和時代的侷限,經歷了神起、神滅的過程。更別說現如今的“神”,從實施電擊治療法的楊永信到豫章書院、女德班.......家長們總希望有一個人或者一個方法能解決孩子身上的所有問題。
可世界上哪裡會有真正的神?現如今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也一直在推陳出新,很可能你今天所實施的教育方式,明天就會被證明對孩子有負面影響。這也是我們一直倡導的不要迷信某個專家,也不要盡信某本書。
那我們到底該信什麼呢?
就信我們愛孩子的本能,如果你覺得某種教育方法與你愛孩子的本能相悖,就請謹慎選擇吧。
因為愛才是一切科學育兒的基礎,沒有愛,沒有親子間情感連結的一切“科學”育兒,一切“程式”育兒都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