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家長,你是否經歷過這樣的煎熬?
▼▼▼
在廚房裡洗洗切切,蒸、煮、燉、拌……好不容易搭配好了營養均衡的一餐,蓬頭垢臉地把飯菜端出來,可孩子卻不願意吃。
自己吃不行,那就喂吧!耐著性子,苦口婆心勸說:“要多吃飯,才能長高長大哦!”好不容易塞進去幾口,孩子卻開始到處跑,逮回來坐在椅子上還非常不安分。
你的耐心被消磨,忍不住大聲呵斥:“你到底吃不吃?不吃等會就不許玩玩具!”
孩子一聽你的威脅,不高興地推開面前的碗。你沒拿穩,一碗飯“啪嗒”一聲摔到地上。你徹底爆發,站起來對著孩子大吼;
孩子被這突如其來的變化嚇得大哭,飯,是徹底吃不成了....
你想直接“眼不見為淨”,讓老人來帶孩子,結果老人也累得無力,喂一頓飯猶如跑馬拉松:從這一頭跑到那一頭,一口飯含在嘴巴里半天不下嚥。
無計可施的老人只能讓孩子一邊看電視、看手機,或者是用零食來賄賂,才能保證孩子安靜吃飯。
你想直接放手,乾脆佛系育兒。結果孩子頓頓吃得半飽,整天惦記著零食。最終,去醫院體檢時,還會被診斷營養不良,孩子的身高體重遲遲不漲……
今天,小谷就來給各位家長捋一捋那些讓孩子養成吃飯好習慣的門道。
01切忌以自己的標準,衡量孩子的口味
父母切忌以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孩子的口味,在孩子面前談論自己不喜歡的食物,3~4歲的兒童,會在潛意識裡認為那種食物很難吃,從而不吃。
更不能以自己的喜好為標準來籌備家庭伙食。使孩子很少吃到某些食物,間接造成孩子偏食、挑食的習慣。
此外,為了吸引孩子的興趣,可以在食物上做點裝飾。比如:
將炒飯加入胡蘿蔔、番茄醬等使顏色看起來更好看;將食材做成漂亮可愛,又能用手抓著吃的形狀等,能有效激起孩子對食物的興趣。2~3歲的孩子喜歡模仿,看到父母做事自己也想參與進來。所以,家長們不妨讓孩子參與做飯的過程。
比如可以請孩子幫忙洗胡蘿蔔,跟孩子講胡蘿蔔的營養,因為在餐前孩子對於食材越熟悉,那麼在餐桌上他對於這種食物的接納度就會越高。
03增強用餐的儀式感,讓吃飯更有趣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可以這樣做
①給孩子準備一套漂亮的餐具及固定的進餐位置。
最好準備一個寶寶餐椅,這會使他對食物形成條件反射,並且也會讓他感到自己能和大人平起平坐了,從而激發他獨立進餐的信心和興趣。
②三餐兩點要定時定量。
固定孩子的用餐時間,讓孩子知道一日三餐是固定的,這餐不吃飽只有下一餐才能吃,幫助孩子形成規律的生物鐘。
我們跟孩子一起吃飯的機會只會越來越少,少一點責備和嘮叨,跟孩子一起享受愉快的餐桌時光,不要把“餐桌”變成“戰場”。
可以聊一些輕鬆愉快的話題,談論一些與食物有關的有趣話題,無論吃什麼都表現出很香、很滿足的樣子。
如此一來,潛移默化間就吸引了孩子對食物的興趣,從而逐漸好好吃飯。
當孩子能夠很安穩坐住吃飯時,也不要忘了表揚他。或是飯後爸爸媽媽可以陪他玩一會兒作為獎賞,讓他產生關於吃飯的快樂記憶,以後對吃飯就不會排斥了。
想要孩子愛上吃飯,少不了我們家長的耐心引導,需要用時間來幫助孩子養成習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