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笑又無奈
時常聽到媽媽講孩子摔了跌了,本來沒哭,準備自己爬起來的,結果看到自己了,就趴下去哭起來了。或者孩子一直需要自己在身邊,自己只要消失一下下,孩子又要哭。面對這種情況,作為媽媽,自己又好笑又無奈。而爸爸或者爺爺奶奶就有點吃醋了呢。
大哭或憤怒,都是因為孩子在媽媽這裡覺得安全
對於嬰兒期的孩子(0-3歲),其實這是一種非常普遍正常的情況。在嬰兒期,孩子對父母及其他人形成依戀,特別是對母親,這是一種哺乳動物的本能。對於孩子來說,媽媽是安全的代表,當孩子們感到痛苦的時候,也許在別人面前會憋著,但是到媽媽那,就會放聲大哭。
有時候孩子也可能對母親大哄大叫,這也是很正常的,因為這種“憤怒”是舒緩緊張情緒釋放壓力的表現,在媽媽面前,孩子們本能地沒有顧忌。而媽媽不在身邊,沒有安全感,孩子當然會非常著急啦。
面對嬰兒期孩子的依戀和“對媽媽需求的任性”,媽媽需要給予愛和關注,有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不要責怪孩子太過依賴自己。
媽媽,請珍惜享受孩子這一時期的依戀
嬰兒期後期,大概快3歲的時候,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發展,孩子們會開始出現從依賴到自主的轉變,對其他小朋友的興趣開始增加,人生短暫,媽媽們請盡情享受這段孩子依戀你的幸福時光。爸爸們也無須吃醋呢。
如果媽媽不在孩子身邊怎麼辦呢?可以時常與孩子聯絡,讓孩子看媽媽的影片照片等,等孩子可以隨時清晰地想起父母的長相,他們的安全區就會更廣,就可以更加忍受媽媽不在旁邊的時間了。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