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之後,第一次感受到寶寶的胎動,每個媽媽都會是無比幸福的,這是一種生命的力量。
寶寶的胎動大多都會在一個時間段開始,不少知道這個規律的孕媽,發現寶寶應該動了還沒動,就會很恐慌。
產檢卻沒問題,寶寶卻遲遲不動,其實是神經“太大條”洋洋懷孕20周了,她在看孕產知識書籍的時候書上說,18周左右的時候,就可以感受到胎動了。
但是自己的寶寶卻遲遲“沒動靜”,洋洋擔心孩子出現問題,於是在產檢的時候就問了醫生,為什麼自己寶寶不動。
醫生解釋:“20周不動正常,資料也沒什麼問題,可能是寶寶動了你沒感到。”言外之意就是洋洋神經“大條”,寶寶動了也沒感受到。
於是洋洋就耐心等待,果然過了一週慢慢能感受到寶寶的小動作了,她才完全放下心來養胎。
其實寶寶胎動這件事,是會根據媽媽的和寶寶身體的具體狀況變化的,只要醫生說沒問題,就不用太過擔心寶寶是不是有問題。
那麼有哪幾種孕婦感受到胎動比較晚呢?正常妊娠18-20周左右,媽媽會感受到輕微的胎動,次數也不多,大約在每小時5次左右,因為很輕微,所以感受不到也是正常的。
比較胖的媽媽胎動感受得比較晚
因為媽媽腹部的脂肪太厚了,寶寶在肚子裡活動的時候,動作傳達不到媽媽肚皮上,所媽媽的感受就不是很大。
媽媽是二胎可能感受更明顯一些
懷二胎的時候媽媽感受到胎動更明顯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媽媽之前懷過寶寶,肚皮鬆弛程度不同,更容易感受到胎動。
一個是已經知道了胎動的感受,不會像第一胎的時候把胎動當成不舒服或者別的感覺,所以感受到胎動比較早。
寶寶在宮內位置不同導致胎動不明顯
有些寶寶著床的時候比較靠後,再加上羊水比較多,和媽媽肚皮離得比較遠,所以胎動感受不是很明顯。
也有一種說法是寶寶的力氣不同
有些寶寶發育得好,長得大力氣也大,所以在肚子裡“施展拳腳”的時候,媽媽感受比較明顯,反之寶寶力氣小,胎動就出現的比較晚。
為什麼有些寶寶總是在晚上施展拳腳“折磨”媽媽越到孕晚期,胎動越明顯,不少媽媽會明顯感覺到,自己的寶寶在晚上更精神,胎動總是在晚上很頻繁。
胎寶寶最活躍的時候是妊娠30-32周,這個時候的胎動很明顯,一小時3-5次,12小時30-40次算是正常的,有次數多一些的時候,如果在每天固定時間胎動多,也算正常。
1)寶寶晝夜顛倒了
其實寶寶是沒有白天黑夜之分的,他們只會有一個和媽媽差不多同步的作息規律,如果媽媽總是熬夜,寶寶受到媽媽的情緒感染,晚上也會很清醒。
2)媽媽吃完晚飯胎動可能多一些
吃完飯血糖會升高,也會影響到寶寶的情緒,媽媽血糖高之後,寶寶也正是精力充沛的時候,所以寶寶胎動會頻繁一些。
3)夜深人靜感覺更明顯
晚上週圍的環境都安靜下來的,媽媽對自己身體的感覺都被周圍安靜的環境放大了,這時候的胎動就顯得尤為明顯。
胎動其實是孕期很平常的一件事,如果胎動運動在正常範圍內,媽媽不需要太緊張。
擴充套件閱讀:胎動早晚和力氣大小能區分寶寶性別嗎?不少人根據媽媽胎動的早晚,判斷肚子裡的寶寶的性別,其實這個方法沒有科學依據。
寶寶胎動的早晚、胎動的方式、胎動先動哪裡、胎動的力度都和性別沒關係,大部分胎動方式都是沒有規律的,自然也無法分辨男女。
不管男寶還是女寶,都是媽媽十月懷胎生下的寶寶,所以在分娩的時候猜猜寶寶的性別,也是一個小驚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