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打擊批評孩子,這個我們都知道。
因為批評和打擊會讓孩子萎縮、自我價值感低、自我懷疑、喪失做更多嘗試的勇氣。
可是阿德勒心理學的立場卻是:“不可以批評也不可以表揚”。
啊?不可以批評,也不可以表揚嗎?
真新鮮啊,從來沒聽人這麼說過呀。不能批評我理解,可是為什麼也不能表揚呢?
如果批評也不行,表揚也不行,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對待孩子呢?
01
為什麼不能表揚?
因為表揚包含一種俯視的語感,通常含有“有能力者對沒能力者所做的評價”這樣的意思。
父母會表揚孩子,領導會表揚下屬,他們會說:“不錯,你做得很好”。
如果是朋友呢,他說:“不錯,你做得很好”,他豈不就是暗示了他這方面的能力比我強,這種俯視的語感讓人不舒服。
我印象很深,我有一次在地鐵上遇到一個阿姨,忘了聊到什麼了,她一直說:“不錯,你做得很好啊”,我並不開心,但是我當時不知道我為什麼不開心,明明都是好話。現在我終於知道了,我不開心的地方在於:你憑什麼居高臨下地評價我呀?你比我年長一些,你就一定比我成熟,一定做得比我好嗎?你確定你有倚老賣老的資格嗎?
那父母表揚孩子會怎麼樣呢?
會在無形中營造一種上下級關係,把孩子看得比自己低。
這就是阿德勒說的“縱向關係”。
在縱向關係裡,批評或者表揚,說白了都是一種操縱手段,目的是操縱比自己能力低的對方,裡面沒有感謝也沒有尊敬。
父母表揚孩子“做得好”,是為了讓他更聽話,表現得更符合某種規範,上司表揚下屬是為了讓下屬更加賣力地幹活。
親子關係變成縱向關係,有什麼壞處呢?
第一,父母會亂干涉孩子。
因為把關係看成縱向關係,把對方看得比自己低,那麼自然就堅信自己正確而對方錯誤,所以就會橫加干涉。
縱向關係延續到成年,這種干涉也就延續到成年。
干涉和援助的區別是,援助是把馬帶到水邊,但不強迫它喝水,而干涉是把馬帶到水邊,以“為你好”的名義強迫它喝水。
第二,孩子會對自己失去信心。
表揚,表面上看是讓孩子對自己更有信心。
可是表揚隱蔽地藏著“我比你強,你比我弱”的資訊,所以一個孩子越得到表揚,其實就越形成“自己沒能力”的信念。
第三,會習慣於迎合別人。
因為表揚感到喜悅,為了獲得更多表揚,以獲得他人認可為生活目標,最後會演變成習慣於迎合他人,按照別人的期待生活,最終越來越失去自我。
我們來到這世上,應該為自己而活,並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
02
不表揚的話,更好的做法是什麼?
阿德勒心理學的答案是:鼓勵。
這是基於橫向關係的。
因為人在聽到感謝之辭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能夠對別人有所貢獻。這可以讓他感知到自己的價值。一個自我價值感高的人,才會有面對各種各樣課題的勇氣。
人害怕面對各種課題,並不是因為沒有能力,能力統統都是可以習得的。所以大部分人生困境都不是能力問題,而是勇氣問題,缺乏直面問題的勇氣。
我們不是被別人評價為“好”而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我們只有真實地體會到“我們對共同體有用”、“我們能夠對他人做出貢獻”的時候,我們才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這個很重要。
03
所有關係都應該看成“橫向關係”
這裡只是以親子關係作為例子來講解。
所謂的不能批評也不能表揚,裡面的重點是“不評價他人”,評價性的語言都是基於縱向關係的。
阿德勒心理學,反對一切縱向關係,提倡把所有的人際關係都看成“橫向關係”,哪怕是在公司的上下級關係中。
“橫向關係”就是一種“雖然不同但是平等”的關係。如果能夠對所有人都建立起“雖然不同但平等”的橫向關係,那就沒自卑感什麼事了。
比如學術圈常常有因為在學校裡被導師霸凌,然後活得很痛苦的狀況,甚至時不時傳出學生自殺的新聞,在學校這個小集體裡,導師是絕對的權力主導者,可是在更大的社會這個共同體裡面,你和導師都是平等的“人”,那麼如果對方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你自然就可以正面拒絕。
那害怕關係破裂,損害到自己的長遠利益怎麼辦?
其實如果因為你提出正當的拒絕或者按照自己的意願做決定,然後關係就會崩塌的話,這種關係從一開始就沒必要締結,由自己主動捨棄也無所謂。
就像哲人說的:“活在害怕關係破裂的恐懼中,那是為他人而活的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建立起一種平等的人際關係,就不會為人所操縱。
以上就是今天的精讀內容。
書還是親自讀的好,別人的終究是二手的
- The End-
作者簡介:
李小墨
我相信,一個人的閱讀史,往往就是他的思想成長史和能力發育史。
我們一起讀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