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我家上二年級的姑娘因為一塊橡皮找不到了,花了一個小時在找橡皮這件事情上,馬上就要休息了,作業是一個字也寫不到心裡,她自己也著急,最後忍不住就生起氣來了,又因為是自己丟的,不好意思跟我吵,只能心裡委屈乾著急。
這種情況在小朋友身上是很常見的,平常我不會特別處理,但這次我意識到可能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於是我把她拉到身邊,跟她說:
“丟東西是很正常的事,可以生氣,但生氣解決不了問題,每個人都會丟東西,比如有人丟作業,還有媽媽丟了孩子呢。所以你要記住,以後自己喜歡的和重要的東西一定是保管好”。
說完這些,她情緒平復了一點,但依然效果不大,因為理論是空洞的,她能聽得懂,但並不能幫她解決問題。
於是我再跟她說:“剛剛我還看到橡皮,到現在我們一家人並沒有出去,而我和爸爸是不會丟掉的,所以橡皮肯定還在家裡,那麼假如這塊橡皮,現在在你的手裡,你會把它放在哪些地方?”
她不假思索地說:“我會放在文具盒、自己的寶貝櫃、玩具箱,但是這些地方我沒有放啊”。
我說:“有時候我們會忘記一些動作,比如你當時可能很忙呢,這三個地方再去看看吧”。
一分鐘後,我姑娘拿著橡皮出來,破涕為笑,還特別不好意思,此事告一段落,再之後,又發生過一次丟文具的事件,她自己很好地解決了。
很多家長聽不得孩子生氣哭鬧,只要不吵鬧,重新花錢買,或者把責任歸給其它的人和事,期望以此息事寧人,換得一時安靜,殊不知,長此以往,孩子解決問題和正確思考問題的能力會越來越薄弱。
那麼孩子在生氣哭鬧的時候,家長該怎麼做呢?
1、自己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孩子現在的哭鬧就是家長遇到的問題,而你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就是孩子未來解決問題的榜樣,也就是你希望孩子是什麼樣,你就要做到什麼樣,所以請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去了解孩子的真正訴求。
2、試著用共情去理解孩子
和孩子講道理是很多家長常用的方式,但如果光講道理,而不能設身處地地幫他解決問題,那麼只會講理想,工資死活不漲的上司有什麼區別呢,帶著孩子去理解問題,然後找到一個解決的方案就可以了。
3、以身作則教孩子表達情緒
一個心平氣和的家長,孩子一般都不太會亂髮脾氣,而一個自己都暴躁的家長,孩子要麼膽小怕事,要麼也是暴躁的性格。生活本就是不斷的升級打怪,遇到問題解決問題,不要嫌麻煩,教會孩子表達自己,熱愛生活。
都說家長和孩子就像照鏡子,這話一點都不假。家長要用“愛”和“理解”教育孩子,這樣孩子才不會成為一個情緒化的“熊孩子”。
反過來,家長也可以把孩子當在老師,因為他們有一顆赤誠而單純的心,時不時的迴歸心靈,也許正是親子的奧妙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