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教授羅伯特·F·伯恩斯坦的《關係》中提出了一個名詞叫做障礙性疏離,它是指那些常常在虛擬世界中表達出對親密關係的渴望,但是內心卻對親密關係又有些抗拒的人。
這類人最大的特點就是自力更生,他們從來都不會奢求他人的幫助,而是凡事都靠自己,往往形成孤軍奮戰的局面。
與之相反的還有另外一部分人,他們總是習慣性的依賴他人,透過尋求各種型別的關係讓自己的內心得到安定。
因為關係越多,在他們看來自己做事的成功性就會更大,哪怕這些關係的根基根本都不牢靠,哪怕自己在這段關係中並不快樂,但是對他們而言,依然是支撐自己前行的動力。
在我們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是這兩類人中的其中一類,他們不是過分獨立,就是過分依賴父母的保護,其實這對孩子的成長都是不利的。
如果無法把握其中的度,孩子的人生之路必然會充滿著荊棘和坎坷。
1、過分獨立
一個女孩在進入大學之後當上了班長,班裡決定舉辦一次元旦聯歡會,於是女孩便開始操持著一切,從班級課桌椅的擺放,到班級裡各種彩條綵帶的佈置,她全部都親力親為,沒有找其他同學幫忙。
最後還是有幾位男生強硬的非要幫她做一些重活,才讓她漸漸學會了接受。
她坦言自己這樣確實很累,但是已經習慣了,因為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所有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父親酗酒,母親消沉,除了自己還能指望誰呢?
2、過分依賴
相比較之下,朵朵就幸福的很多,她真的是被父母捧在手心裡長大的孩子。
從小到大,所有的事情幾乎都沒有讓她操過心,因為父母會幫她安排的好好的,就像是一把保護傘一樣,始終撐在孩子的頭頂。
這使得朵朵的依賴性變得越來越強,如今已經20出頭的她無論是在朋友相處上還是戀人中都讓對方感覺到非常累。
因為事無鉅細,她總是會要求對方陪伴、付出,導致最後友情和愛情都離她越來越遠,就連工作也頗為不順。
在《關係》一書中,伯恩斯坦提到,三歲以前的孩子最重要的有兩件事,一件是與父母之間情感的聯結,一件是在心理上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前者缺失,孩子註定孤獨,後者缺失,孩子難以獨立。
孩子應該學會適度依賴。
什麼是"適度依賴"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F·伯恩斯坦和瑪麗·A·朗古蘭德在《關係:適度依賴讓我們走得更近》中寫道:最好的親密關係是適度依賴,學會求助可以讓你變得更強大。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適度依賴?1、區分過度依賴和適度依賴
過度依賴是指孩子無論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上,都非常依賴父母,他們的衣服需要父母穿,吃飯需要父母喂,作業需要父母不斷的督促,總之任何一件事情都離不開父母的幫助。
適度依賴則是指孩子自己穿衣自己吃飯,當然父母可以幫他們燒飯,幫他們洗衣服。
在學習上,孩子應該養成獨立學習的習慣,但是在孩子遇到不懂的問題時,還是要耐心的對孩子講解,這樣才能讓孩子懂得適度依賴。
2、幫助孩子建立情感聯結
有的孩子在做事的時候喜歡求助他人,對此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這樣是在偷懶,不願意自己動手動腦子。
但是在求助他人的過程中,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也在不斷提高,是孩子和他人建立情感聯結的開始。
不管是和他人還是和父母之間,孩子都需要建立情感聯結。因為只有好的情感才能讓孩子更好的和朋友父母相處,能夠讓親子關係越來越密切。
這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利的,會讓孩子得到更多的安全感,變得越來越自信。
3、為孩子創造獨立的機會
父母要為孩子創造獨立的機會,比如讓孩子嘗試著自己去吃飯,或者從簡單的衣服開始,讓孩子自己去穿衣,穿襪子。
只有在生活中尋找一些機會,讓孩子有動手的可能性,這樣孩子才會形成生活自理能力,同時也會讓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有所增加。
這樣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獨立性就會增強,但是在遇到超出能力範圍的事情也會適當的尋求幫助,這也許才是最適合孩子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