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小明(化名)的媽媽沒想到,早上給3歲的兒子穿衣服時,小明的胳膊像斷線的小木偶一樣耷拉著,怎麼也抬不起來。急忙送醫才得知,孩子左側橈骨小頭半脫位。專家特別提醒“新手”爸爸媽媽,為孩子穿衣服時動作宜輕柔,尤其孩子上肢上舉穿套頭衣物時不要用力牽拉,容易造成脫位。

16日清晨,媽媽給小明穿衣服準備送他去幼兒園。正要把孩子的小手伸進袖子時,小明突然哭鬧起來:“媽媽,我的胳膊抬不起來了!好疼!好疼!”媽媽嚇了一跳,只見小明的胳膊耷拉著,怎麼也抬不起來。小明又痛又害怕,媽媽心急如焚、一把抱起他趕到西安市中醫醫院。骨傷科創傷關節一病區主任趙軍詢問病史和查體後,診斷為左側橈骨小頭半脫位。隨後趙軍將右手拇指按壓在小明橈骨頭上,左手抓住他的腕關節,稍加牽引力至小明的肘關節伸直旋後位,然後屈曲肘關節,只聽“噔”的一聲彈響,小明停止了哭鬧,患肢立即就能舉過頭頂了,復位成功。小明的媽媽錯愕的看著趙主任,問了句:“這就好了嗎?”“當然!”趙主任笑著說道。

一聽到橈骨小頭半脫位,很多家長都蒙圈了,這究竟是個啥病。趙軍表示,橈骨小頭半脫位又稱“牽拉肘”,是嬰幼兒常見的肘部損傷之一。發病年齡多在1~4歲,其中2~3歲發病率最高,佔62.5%,男孩比女孩多見,左側比右側多。當肘關節伸直,前臂旋前位忽然受到縱向牽拉時就容易引起橈骨小頭半脫位,有時幼兒翻身時上臂被壓在軀幹下也會導致受傷引起脫位。為什麼幼兒易發生脫位?趙軍說,幼兒的橈骨頭還未發育像成人那樣的圓球狀橈骨頭,環狀韌帶只是一片薄的纖維膜,比較鬆弛,所以很容易發生移位。當前臂旋前位受縱向牽拉時,肱橈關節間隙變大,關節囊及環狀韌帶上部由於關節腔的負壓作用,嵌頓於橈骨關節間隙,從而阻止了橈骨小頭復位,就會造成橈骨小頭半脫位。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雙手牽拉幼兒腕部走路中跌倒,或穿衣服時由袖口牽拉幼兒腕部,或在床上翻滾時,身體將上肢壓在身下等均可能造成橈骨小頭半脫位。如果此時小朋友哭鬧不止,肘部呈輕度屈曲或伸直位,拒絕使用、觸碰患肢,同時肘關節無明顯腫脹、畸形,部分可發現橈骨小頭與肱骨小頭間隙增寬時,那就一定要引起家長重視,儘快帶孩子就醫。在此,趙軍提醒廣大家長,禁忌粗暴直接牽拉、提拽孩子肘關節以下部位,如領著孩子上下樓梯、臺階時可以和衣服一塊牽拉,或牽拉肘關節以上部位;孩子不聽話時,也禁忌牽拉、提拽上肢;給孩子穿衣服時注意動作輕柔,尤其孩子上肢上舉穿衣袖時,用力牽拉最易脫位;小兒翻身時也應注意理順四肢,避免被身子壓著導致脫位。

4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愛在自由裡,人生就是為了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