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近日,家住東郊的李女士發現6歲的兒子面部表情特別豐富,起初以為孩子是模仿影視動畫片做怪動作開玩笑,沒有在意。但孩子的情況越發嚴重,甚至影響到課堂紀律。來到醫院檢查才知道孩子是患上了抽動症,所幸治療及時,孩子情況明顯好轉。在此醫生也特別提醒,抽動症應早識別、早就診,此外家長不必過多憂慮,該病不會影響孩子智力。

“我家兒子之前斷斷續續會眨眼、皺眉,本以為是逗趣開玩笑,時間一長髮現孩子這是不自主的行為。老人就以為是看電視、玩iPad造成的視疲勞,就讓孩子多休息,也沒當回事。”李女士告訴記者。很但快,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就被老師叫了幾次家長。原來,李女士的兒子在學校不僅“擠眉弄眼”出現很多怪動作,還出怪聲,已經影響到課堂紀律。李女士這才急忙帶著孩子趕到西安中醫腦病醫院,孩子被診斷為抽動症。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孩子的情況比以前明顯有了好轉。

對於很多家長的疑問,西安中醫腦病醫院腦病八科主任郭延昭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細心觀察孩子抽動的部位、形式、頻率等,當然不要讓孩子覺得被一直盯著,以充分了解引起患兒抽動症狀加重或減輕的因素,為醫生提供臨床診斷和療效觀察的依據。如果確診該病,應給孩子提供相對安靜的居室環境,會有利於疾病的康復,比如不要大聲播放搖滾樂、打擊樂,可適當播放柔和的小夜曲、古典樂等,引導孩子不要貪玩電子遊戲和觀看恐怖影視劇。尤其對抽動症患兒的管教應當像普通兒童一樣,應耐心說服教育,千萬不要打罵或體罰;對於穢語患兒,要正確引導孩子使用文明語言。

由於抽動症狀的發生本身容易給孩子帶來情緒上的緊張、焦慮和自卑感,而這些情緒又會加重症狀,家長如再指責,這等於雪上加霜、惡性迴圈。所以對於孩子的抽動症狀,郭延昭主任表示,家長們儘量做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那麼家長在孩子出現症狀時應該做些什麼?郭延昭建議試試心理轉移法,比如讓孩子幫忙取個東西、或者和孩子一起做點輕鬆愉快的事,慢慢會發現透過有目的的肢體活動,既緩解了孩子的緊張情緒,不會加重抽動症狀,也改善了家長的焦慮心情。

9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發生親子衝突時,第三法最有效,但前提是:看見真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