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
今天,靈遙將為你帶來一本新書,名字叫做《好好說話》。
不會說話是個大問題,沒有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是個更大的問題。
回想一下,你過往的人生裡,若是不止一次被人當面懟過,或是被人穿過小鞋,被人突然疏遠過,那麼大機率都是因為你說的哪句話,觸到了別人的「逆鱗」。
更糟糕的是,知道你這個沒毛病的人,通常都不會告訴你:
心大點兒,一笑置之,頂多認為你這人不靠譜,不能深交;心稍微小點的,不跟你計較,但會找個別的理由拒絕你;再小氣點兒,明面上和你做朋友,暗地裡給你穿小鞋,讓你有苦說不出。
那麼,如何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把話給說對呢?
除了從錯誤中學習,我們還要向厲害的人學習,比如,這本馬東領銜奇葩說智囊團為你打造的《好好說話》,
這本書裡,你將讀到一群最會說話的人,是如何看待「說話」這件事的,以及圍繞一個個具體的場景,為你傳授的說話技巧。
希望你能在讀後,將其學以致用,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01.每句談話,都是權力的遊戲你回想一下你以前說的每說一句話,或多或少都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拉近關係,打發時間,維護自尊,對吧?
因而,說話時,一定會存在一個誰主動、誰被動,誰需要爭取誰的問題,這就是我們說話時需要考慮的「權力關係」。
你只有先了解你需要爭取誰,進而推測出對方想要聽什麼,才能夠一擊必勝。反過來說,我們日常生活中,大多數說錯話的原因,都是因為沒有搞清權力歸屬,錯誤地理解了場景。
比如,有的人喜歡在溝通時,不斷地給對方講道理,試圖把自己的理論灌輸對方,這無疑是會激怒對方的。
因為,對方來找你談話的初心,本就不是要從你這裡得到一個建議、一個方法,而只是想找人聊聊,而你卻把一次平等的談話,變成了一次說教,對方當然不樂意了~
那麼,談話中都有哪些場景,而在不同的場景下,權力又分別在誰手裡呢?
02.溝通:權力在流動溝通是一種生活裡最常見,但時常會和「說教」弄混的談話。因為,溝通的要義是「平等」,「平等」就意味著雙方處在同一個平面,權力是相互流動的。
在生活裡,絕大多數場景都是「溝通」,即透過你一言,我一語的方式,來交流彼此對同一個問題的看法,達成共識。
溝通時,最容易犯下的一個錯誤,便是強行推進自己的結論。
比如,有人喜歡用反問和追問的方式來逼迫對方同意自己的某些觀點,認為這樣步步緊逼,就能夠更接近問題的真相,結果,要麼使對方變成爭吵,要麼對方嘴上說了什麼,心裡會徹底對我們關門,變得越來越難溝通。
因此,溝通時最忌諱的就是認為自己「高人一等」,或是固執地認為自己知道的就是整個世界的全貌,而是要以開放的心態,去了解對方對同一個問題的不同看法,並達成新的共識。
03.說服:權力在對方說服偏重「改變」,因此權力在對方手裡,是話術最有效的運用。
試圖說服對方時,我們最容易犯下的錯誤,便是「步步緊逼」,給對方一種必須要馬上做決定的壓力。
比如,有的人會在推銷產品時,反覆地問你為什麼不願意買這個產品,還有哪些點沒有考慮清楚,這其實是一種糟糕的銷售方法。因為,你作為一個消費者,本來就有無理由拒絕某個東西的權力。
因此,好的銷售都會尊重消費者的自主性,先對對方的想法表示認同,卸下對方的防備,然後才站在對方的角度,以「勸導」的方法來讓對方希望做出改變。
比如,你如果希望勸一個長輩戒菸,和對方說「吸菸有害健康」,話雖然對,但不一定管用。因為,一般來說,抽菸的人都知道吸菸有害,之所以戒不掉,都有不得已的原因。你直接去提醒對方,直戳對方的衝突,反而會激起對方的「逆反」。
這時,你若能先退一步,體諒對方的難處,然後再告訴對方不吸菸同樣能XXX,並舉出了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例子,對方往往會更容易信服。
04.談判:權力在雙方談判是第三個常見溝通場景,偏重「協調」,
也就是雙方合作才能結局問題的情況下,讓合則兩利,鬥則兩敗的雙方,在可衝突、能衝突的情況下選擇合作,並讓各自的利益最大化。
比方說,你代表自家公司和別的公司談論商業合作,便是一次「談判」。你要做的是在有限的時間裡,知道雙方的底線,然後在不突破雙方的底線的基礎上,達成共識。
因此,藉由軟磨硬泡來取得「共識」,並不是一個明智的事情。
且不說會給雙方造成巨大的時間成本,還會在一次次的失望中,消磨雙方對彼此的耐心與信心,即便真的開啟了合作,也多半會磕磕絆絆,一堆兒事。
因此,談判時,我們需要把各自的目的、訴求、損益都擺在檯面上來,透過討價還價,「你讓我A,我還你B」的方式,達成一致,確定出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但不一定完全滿意)的版本。
05.辯論:權力在他方繼續上面那個例子,若是遲遲達不成共識,便要引入第三方作為裁判,這時便來到了辯論。
辯論,雖然偏重「捍衛」,就是有理有據地維護自己的立場,迴應對方的質疑,但由於雙方都無權決定勝負,所以,其實是在探討中爭取中立的第三方。
因此,辯論時,最忌諱的便是對對方進行攻擊,認為壓倒對方便是勝利。
特別是在網際網路上,你的資訊雖然都是披著馬甲發出的,但是上億的網友還是會從你發出來的資訊中,判斷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過於激進的溝通模式,雖然可能讓你在與對方的爭論中佔據上風,但卻會在其他人心中留下一個得理不饒人的形象,實在是得不償失。
06.
演講:權力的形成
最後一個場景,便是「演講」了。
演講是一個權力形成的過程,偏重「表現」,目的是能夠自在、大方、得體、有邏輯地向一般聽眾陳述你的觀點。
這是一個人建立起自我身份的基本素養,你每在網路上發出一條動態,便完成了一個小型的演講。
由於演講是一個形成話語權的過程,我們除了要表達自己的觀點,還是在成為控場王,讓聽眾全程不走神,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們預設的方向,因此是五種能力,最易上手,但最難精通的技能。
演講時的一個大忌,便是一上來便告訴對方一個結論,因為,在話語權還沒有形成的時候,觀眾是很難對你說的話,產生信服的。
因此,好的演講都會有一個破冰的過程,透過一個小故事拉近彼此的距離,先得到觀眾的認同,然後再傳達真正的資訊。
而,這個故事,便是決定演講成敗的關鍵。
以上,便是今天的內容。
現在,你知道了生活中,我們會遇到五種談話場景,對應了不同的權力關係。我們唯有先認清楚權力在誰的手裡,才能夠有的放矢,說出對方想聽的話。
而,真正的談話高手,就是那些能夠在每個場景裡,都能夠根據權力的變化,呈現出最佳說話狀態的人~
下一篇,我們將來看看溝通時都有哪些場景,以及都該如何應對。
敬請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