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是我小學同學,倆人再度見面還是因為我家二寶進了她的班級,從此兩人時常見面,偶爾小聚聊天。這天下午一見面,她就開玩笑的說,我這幾天瘋了,新帶了一個班,全班有三個叫“一涵”“意涵”的,七個叫“紫萱”“子軒”“子萱”的,四個叫“思涵”“詩涵”的,你說我崩不崩潰?
我大笑,現代老師不好當啊!光名字和學生一一對應都需要時間和精力。不過話又說回來了,現代人怎麼給娃起名都沒有啥新意,弄出一堆爛大街的名字。不過這話一說還真有“亂說”之嫌,想想我們父母那個年代,他們的名字何嘗不是圍繞著那幾個字,紅軍、雪梅、解放、建國。
看來,孩子的名字反應了一個時代人們所關注的社會問題。可儘管如此,一個人的名字一旦起了,就要跟隨人家一輩子,所以,起名這種大事,還是要拿出點古人的重視程度,他們開始很講究“名不正言不順”的。
那麼好名字到底應該怎麼起呢?
1.避開統一模式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性格不同,取向不同,相貌不同,可偏偏在起名上,家長不注意,偏偏給孩子起個和其他完全相同的名字。如此沒有特點,沒有亮點的名字,很容易被淹沒在人海中,進而影響了孩子的未來的發展機會。
所以,為了孩子的可以走的路更廣闊,給孩子起個有新意,寓意好名字及其重要的。我們想想明星的名大部分都不是自己原有的名字對不對?那他們為什麼要改名呢?還不是因為他們自己原來的名字缺乏被人接受和喜歡的因素成分。
2.參考姓氏
不要覺得別人叫“祖兒”好聽,就給自己的孩子也起同樣的名字,別忘了名字的前面還有姓氏在制約著呢。如果我們姓魏,那你的孩子豈不是叫做“魏祖兒”了?如此父母,八成是和孩子有不共戴天之仇啊!
總之,給孩子起名不能單純的覺得這個字好,這個名好聽,還要結合孩子姓氏的實際情況,不敢亂來,以免孩子以後遭遇尷尬。
3.避免網路取名
好多家長自認為自己才疏學淺不能給孩子起個好名字,而當下網路起名隨手拈來,何不利用上呢?對,這個想法沒問題。可你知道嗎?網路取名多是機械性的,而且他們的規律就是採用時下最流行的漢字或者詞彙,如此就導致我們在網上給孩子起名會出現名字雷同,風格相同等情況。
這也就回到了我們開篇所提到的,一個班裡,好多同學都起了同一個名字,雖然字不同,但音同也是夠麻煩的,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