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孝道教育更需內化於心

鹽滷點豆腐一物降一物,這事我信。但跪拜能治熊孩子不聽話,並且延伸出感恩,這事有點玄。如果一定有人要這麼做,那也一定是從江湖郎中那兒討來的方。

然而居然還有人煞有介事,將之奉為靈丹妙藥,且大有將其進行到底的趨勢,這就不得不令人大跌眼鏡了。比如,有小學教師接到一位家長電話,說孩子在家不聽話。於是,第二天上午,這位老師在大課間對學生們進行了跪拜感恩教育。並表示對學生進行跪拜式孝道教育,是想讓孩子從小懂得感恩。

想讓孩子從小懂得感恩,作為學校教育是必須的,但眾所周知,跪拜治熊孩子不聽話,卻不像三九胃泰治胃脹胃不舒服消化不良那樣靈,如果真的這麼靈,早就沒有“熊孩子”一說了。

不錯,聽家長話是感恩的一種表現,屬於孝的範疇,而跪拜只能是一種表象,一種形式。要想讓孩子真正感恩父母,必須內化於心,然後才能外化於行,不可以顛倒了。這就相當於皮和毛的關係,如果不能內化於心,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感恩既行孝道,而“孝順”、“孝敬”強調的是“順”和“敬”,而做到“順”和“敬”,又必須從感恩始。

感恩父母什麼?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如何懂得感恩?要從父母對自己所做的點點滴滴去體會,方知自己長這麼大父母確實不容易,確實付出了很多很多,知道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自己好。從而珍惜父母的勞動,感恩父母的辛苦,從而由內心對父母“敬”和“順”。

這就需要孩子去了解父母的付出,體會父母的艱辛,比如父母幾點起床,幾點休息,工作多長時間,回到家又做哪些工作,一天下來她們是怎樣一種疲憊狀態。甚至可以親自到父母工作的地方去看一看,親自體會一把,他們究竟有多麼不容易多麼艱辛。如此才能內化於心,從心底裡感激,從而外化於行,力所能及的幫助父母做一些事情,對父母心存感恩感激,才能充分尊敬自己的父母。

因此,對小學生的感恩教育,與其搞一些形式主義,還不如“挑大糞吃苦教育”,不如“撿廢品還債”來得更直接,更能入心入肺。

如果跪拜就讓孩子感恩,《紅樓夢》中賈府的禮節,早問好晚請安,不比其他人家少,作為一個鐘鳴鼎食之家,等級森嚴,如今生齒日繁,事務日盛,為何主僕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畫者無一,為何沒能教育出孝子賢孫,卻出了及時行樂的敗家子?這就是“成由儉敗由奢”的道理,這就是隻知道坐享其成,不懂得老一輩創業之艱辛的最終結局。

表面對長輩尊敬有加,骨子裡毫無崇敬之意,更沒有從內心感受到他們的付出,何來感恩?

因此,不能內化於心的感恩,只能徒具形式,反而不利於孝文化地傳播。

9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城鄉的差距,兩個孩子不同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