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疑惑?寶寶太敏感,動不動就哭,明顯比其他寶寶難帶。
如果是的話,今天韜韜爸爸要跟你說的是:你的寶寶很可能並不是膽小脆弱什麼的,而是擁有一種較少見的天賦--他是高敏感人群。
高敏感人群是美國心理學家 Elaine Aron 博士在20多年前提出的,後來已經慢慢被進一步證實和了解,調查發現約有20%的人屬於高敏感人群。
如果你不確定自己寶寶是否屬於高敏感人群,你可以看看你的寶寶是否符合以下這些特徵:
1.容易受到驚嚇;
2.非常注重細節,包含但不限於聲音、氣味、顏色等;3.在吵雜或混亂的環境中經常某明煩躁;
4.易哭;
5.喜歡去同一個地方,玩同一個玩具,吃同一個食物;
6.特別在意親人的情緒或者感覺等。
如果以上您的寶寶符合上述大部分特徵,那麼您的寶寶很可能就屬於高敏感人群
高敏感不是毛病,是一種天賦
對於不瞭解的人看來,高敏感人群總是在人群中顯得格格不入。
“反應慢半拍,敏感,脆弱,矯情,內向”等詞彙經常會用在他們身上。
但事實上,高敏感並不是一種毛病,而是與生俱來的與眾不同,是一種獨特的天賦。
他們看起來不一樣,是因為他們感知到的資訊更多,更強。
儘管看起來他們有著各種各樣的小問題,但另一方面他們的創造力,觀察力,邏輯思考能力,鑽研精神等方面卻高於常人。
很多的畫家,音樂家,詩人,大導演等都是高敏感人群。
高敏感的兒童需要父母更多的保護
對於高敏感的兒童,父母的照顧和教育的難度會特別高。
方法對了培養好了,說不定就是一個天才的誕生;父母不懂因材施教,處處責怪孩子笨、膽小、軟弱等等,則很可能讓孩子真的成為一個膽小無用的人。
尤其是幼年時期,孩子才華和特點往往沒有被發現,卻因為生活上的小特殊不斷被打擊,然後越發內向自卑。
要照顧好幼年的高敏感兒童,父母一定要有更多的耐心和細心,儘量去關注他的情緒和喜好。尊重他的選擇,溫和地引導而不是高壓強迫他做不喜歡的事。多去傾聽他內心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說教。
幫他建立高質量的社交非常重要
對於家庭外的生活,對高敏感兒童幫助最大的是高質量的社交。幫他建立一些深厚的可信任的友誼至關重要。
孩子如果到了學校,我們應該更多地去關心他和同學的相處,及時對他的困惑和苦惱給出意見和幫助。
他的朋友可能不會很多,但是哪怕只要有1個他真心喜歡信任的好朋友,都能在他成長路上給予他強大的內心力量。
培養高敏感兒童,不是要讓他泯然眾人
很多高敏感兒童的父母不知不覺就會陷入一個誤區--總是希望孩子和其他人一樣。
事實上這樣做效果是很差的,因為孩子天生敏感度高,同樣的事情,同樣的場景,他能觀察到感受到的資訊量要比其他人多很多,這也是導致他慢半拍、膽子小、反應大的原因,我們強迫他去像其他孩子一樣,其實真的是強人所難。
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是想辦法提高他的舒適感和安全感。
比如說,孩子要去一個陌生的環境進行某個集體活動,那我們可以提早一點去,在爸爸媽媽陪同的情況下先熟悉環境,或者在家先給他介紹接下來的活動,可能出現的情景等等,這樣能有效幫助高敏感兒童適應新的環境。
最重要的是:幫他尋找施展才華的世界
很多家長總習慣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孩子身上,以為這就是給孩子鋪好路,是為孩子好。
一味追求那些普世認同的成功,對於某些孩子來說只會埋沒了他的才能。
我們應該儘可能提供各種各樣的選擇給孩子,尤其是對於高敏感的兒童,則更是如此。
帶他去進行各種不一樣的活動,畫畫,唱歌,寫字,而最終孩子願意沉浸在哪些愛好裡面,我們都應該尊重,而不是根據自己的想法強迫孩子應該學這個應該玩那個。
對於高敏感的孩子而言,一旦他找到那些真正能讓他喜悅的,能夠沉浸其中的東西,他將展現出來超越你想象的天賦和才華。
而這些愛好,也將成為陪伴他成長的重要成分。
韜韜爸爸最後想和大家說的是,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不能總希望他和大部分的人一樣,更不能希望他一直按照我們的安排那樣成長。
為人父母,我認為我們應該做的是盡我們所能,展示這個世界上那些美好的選項給他,至於他未來的人生之路,還是需要他聽從自己的內心,一步一步走下去。高敏感兒童是這其中更為特殊的一個,但是他們的身體裡面也隱藏著巨大的能量。
那麼,從現在開始,讓我們幫助他們找到屬於他們的世界,釋放那埋藏的能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