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大可愛們有這樣的經歷嗎?帶孩子出門,公園裡遛彎的大媽們總想捏捏寶寶的小臉蛋,有的比較熱情上來就親一口,自己也覺得不太衛生,但是又不太好意思說。

殊不知,大人的親吻對孩子來說是致命的。看下面這個新聞,2歲的寶寶被吻出“親吻病”,甚至導致面癱。

那“親吻病”是什麼?怎麼會這麼嚴重?一起跟樂小米看一下吧。

一、“親吻病”是什麼?

“親吻病”的學名叫做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和EB病毒有關,EB病毒是皰疹病毒的一種,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秋季為主。這種病毒大量存在於感染者的唾液腺和唾液中,傳播方式有唾液傳播、飛沫傳播、輸血傳播,而唾液傳播是最常見的人傳人傳播方式。有資料顯示,95%的成人都攜帶病毒,90%以上的成人有病毒抗體,成人感染後不一定會發病,病毒會在體內潛伏下來,等人體抵抗力差的時候再出來搞破壞。但是對抵抗力弱的嬰幼兒來說,被感染後就很容易發病。

二、孩子感染後有什麼症狀?

孩子感染後會出現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也就是上面提到的“親吻病”, 其臨床表現有以下這些:

1、發熱:發熱持續一週左右,有的寶寶可能發燒十多天。

2、咽炎:咽喉痛、扁桃體紅腫,喉嚨有白色膿狀分泌物。

3、淋巴結炎:淋巴結腫大,腫大的淋巴結部位主要在雙側頸部,一般在數天、數週後消退。

4、還有一些寶寶會出現皮疹、嘔吐、脾大、肝臟腫大、眼瞼水腫。

對於EB病毒感染,重要的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EB病毒的治療需要警惕併發症,不能拖延。

三、幽門螺桿菌

除了EB病毒,還有一種細菌對寶寶甚至成人都有很大的危害,那就是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可以在酸性很強的胃裡生存,全球有超過一半人的胃成為幽門螺桿菌的寄生地,在中國14億人口中就有近8億人感染這種細菌。

感染率真的不低,不亞於前面提到的EB病毒,但是對於抵抗力強的成年人,幽門螺桿菌一般是興不起什麼風浪的,偶爾搞個胃脹、噁心、胃痛,或者消化性潰瘍、消化不良,看起來戰鬥力很弱的樣子,這是因為它太擅長偽裝了,連免疫系統也拿它沒法。

事實上,幽門螺桿菌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感染者患胃癌的機率是未被感染者的6倍。 另外,幽門螺桿菌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超級細菌和一級致癌物。

和EB病毒一樣,對於老人和孩子來說感染之後危害性更大,在我國40%-60%的10歲以下的兒童的胃裡都有幽門螺桿菌的身影,由於兒童期是幽門螺桿菌的傳播的黃金期,需要特別注意。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有口-口,糞-口途徑,進食了被汙染了的食物和水都有可能傳染。尤其在我國,飲食習慣是圍桌吃飯、共用碗筷,更容易造成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傳染。甚至有的老人會把食物嚼碎再餵給孩子,親吻寶寶的嘴唇,這些都是非常不好的。

四、如何預防感染幽門螺桿菌

1、不要口對口餵食,不要親孩子嘴巴。

2、有條件的情況下,採用分餐制度。

3、多人聚餐,孩子使用個人碗筷單獨進餐。

4、教會孩子注意個人的手部衛生和食品安全注意事項。

家長們帶孩子出門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不要為了面子而不好意思拒絕別人,自己家裡人同樣也要注意,這都是關乎孩子的健康的。

9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挖掘潛能,開啟智慧之門 0—6歲兒童早教方案(三)